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ID:21360643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_第1页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_第2页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_第3页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_第4页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五《故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五《故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

2、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回忆所学的鲁迅作品导入,并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

3、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二、体裁:小说  三、背景:  1、请问鲁迅的故乡在哪?  (浙江绍兴)  2、对鲁迅的故乡你了解多少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们一些关于鲁迅故乡的信息,从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到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可以看出鲁迅的故乡如何?  明确:不仅景美,而且人淳朴、善良、友好。  3、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留恋、喜爱、思念之情。)  4、在这一篇《故乡》中,作者抒发的是这种留恋、喜爱、思念之情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糟糕。)  5

4、、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6、提问: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呢?  (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的

5、结构:  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2、再次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试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六、小结:  小说以“

6、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七、作业: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装弶()2.脚踝()  3.恣睢()4.偶然()  5.嗤笑()6.阴晦()  7.愕然()8.颧骨()  《二》描写一段你的故乡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悒郁满怀。《故乡》是一篇很好的小说,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多个国家收入教科书中。上一节课,我们读了一节课的课文,那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怎样的心情?  二、讲授新课:  在课文结尾

7、,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故乡的景、故乡的人。  1、提问:故乡的景色怎样?这一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没有一些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