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

ID:21348005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_第1页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_第2页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_第3页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_第4页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的文学价值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系《死于威尼斯》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托马斯曼于1911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百余年来以它唯美的笔触和神秘的风格一直受读者喜爱。小说讲述正直而有名望的主人公十年孜孜不倦潜身于创作,一心想攀艺术之高峰。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使他心力交瘁,为使紧张的大脑得以休息,他决定做一次旅行。阿申巴赫在威尼斯的饭店里偶遇一个非常俊美的波兰籍男孩塔齐奥,随被其吸引。他认为孩子是美的化身,因而陷入一种反常的情爱里不能自拔,但他只是默默尾随却不敢接近。不久,威尼斯疠疫横行,外国游客纷纷回国,而阿申巴赫明知有染疾身亡

2、的危险,却偏偏不肯离开,宁愿守在孩子身旁。最后死于海滩边。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使读者跟随作家的引领游历威尼斯,从而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有关于主人公阿申巴赫的形象也一直受到世人讨论与关注。许多评论家认为阿申巴赫就是托马斯曼本人的化身。虽然他孤芳自赏,远离民众,但为人严谨,创作勤勉刻苦并对当时社会抱批判态度。小说对社会上种种庸俗、浅薄的东西看不惯,对那个社会的阴暗面更感到痛心棘手。诚然,每个人的形象都是多面的,对阿申巴赫我们也需更全面地去对待之。笔者将从艺术家阿申巴赫的心理变化入手,浅析小说主人公的思想斗争与转变,从而揭示小说之主题。一.艺术家的理智理智与情感,窃以为本质

3、上反映的是人心理活动中两种对立元素:理智使人清醒,行为符合道德与法律的约束,社会的要求;情感使人狂热,跟从内心欲望的指引。该作品从内容走向看,去威尼斯之前,主人公阿申巴赫的理智占主导地位,此后情感逐渐压制了理智,直至完全吞没理智。书中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贯穿始终,包含了两种力量的斗争,正是这种头脑中看不见的斗争一步步引领阿申巴赫走向宿命。另一个人物形象即为托马斯曼本人。作家借阿申巴赫之口,表达了他的创作观和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看法。差不多所有伟大的事物都是敢于藐视的,是在跟忧虑、痛苦、穷困、孤独、病弱、道德败坏、七情六欲以及各种各样的障碍作斗争而诞生出来的是他生活的信条

4、、成名的圭臬、也是他工作的诀窍。作为一名艺术家,阿申巴赫理性而克制。他甘于忍受寂寞和孤独,远离大众,潜心创作。为了艺术,他甚至牺牲自己的感情生活,把工作作为生活重心与追求,故成就显然。在青年学者中他因此成为了学习的榜样,一些著作也被编入教材供学生学习。从这一层面上看,我们要肯定阿申巴赫的创作能力和孜孜不倦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家的理性在于他明白使命及通过怎样地努力去实现。但是,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书中前半部分隐藏了一种艺术家发自内心的对当时社会之思考及某种程度的忧虑。书的开头就提到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几个月来阴云密布。这时在弗林公路上又出现暴风雨的征兆,于是他等着电车

5、,让电车直接带他回城。这里所写的阴云密布和暴风雨的征兆绝不是单纯地写天气。托马斯曼觉察到当时欧洲大陆的动荡和黑暗,预感到有一场革命正在酝酿。虽然,当时托马斯曼并没有反战倾向,但是内心对上流社会十分不满,他更渴望维护艺术家创作的净土。诚然,另一方面,托马斯曼觉得自己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作家的创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肯定,人们对待艺术就像一种享乐的玩物。这可从阿申巴赫在慕尼黑街头与一位陌生人对视及遭遇中窥见。这位陌生人形象使人不适,甚至可怖:他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彪悍的甚至是目空一切的神态,这可能是因为他被夕阳的光辉照得眼睛发花,露出一副怪相从牙肉那里露出一排又长又白的牙

6、齿。在见到这个人之后,阿申巴赫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系列幻影。从这种主观的感受可看到作家内心小心翼翼的避世心理,若不是因为不满,又怎么会选择逃避,而当最终不得不面对之时,也只能感受到不适了。总之,阿申巴赫是一个充满理智的艺术家。但是人永远不可能只有理智而无其他欲求,最终感情和理智的失衡也昭示着艺术家的命运。二.艺术家的情感对于小说中的阿申巴赫与波兰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一些评论家将之理解为赤裸裸的同志之爱,并将《死于威尼斯》归于同性恋题材小说。我想这是对托马斯曼本意的曲解。托马斯曼1920年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我原本想要写的根本不是一个关于同性恋的故事。其实,我们

7、不妨将之理解成这是一个艺术家对美的追求:阿申巴赫见到男孩并为之吸引,默默注视,不敢靠近,之后又尾随跟踪,在瘟疫的恐惧下不愿离开,希望守护男孩,最后在与男孩对视的目光中孤单离世。围绕始终的是一种不变的对美的渴望,而这种追求既纯洁又毫无恶意。阿申巴赫来到威尼斯后,首先沉浸于城市的水道和其神秘的气息。尽管旅行让他疲惫,威尼斯的风景却让他感到无比宁静。在文中这样描写:我们的旅行者悠闲地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陶醉在无忧无虑的境界里。在逃离了现实生活的环境后,阿申巴赫感受到不被打扰的惬意与舒适。在饭厅里见到小男孩后,这种情感突然被前所未有的魔力吸引,它变得小心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