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研究:G473.8:B:1672-1578(2010)07-0007-02 :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新型就业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效性 逐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给各大高校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学生就业难度逐步加大,这要求高校的就业制度必须发生相应变化。今年春节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用工荒”,就业市场二极分化趋势日
2、益严重。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加快高校就业制度改革步伐迫在眉睫。 一、加快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形成全程化模式就业指导 1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就业形势的迫切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极大关注大学生就业,连续出台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和方针,但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仅仅是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阶段进行,而在短短的时间
3、里学生能否建立起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呢?事实证明,这种“短期效应”收效甚微。大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关注度不够、定位不准确,把就业指导的任务看成是传授就业技巧、宣传就业信息的一种短期行为,而忽视了就业本身是一种长期行为,对学生一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刻不容缓。 2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在于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 我国社会经济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大学生就业制度也从以前“统招统分”到现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大学生走上社会就业后难免会缺乏相应的适应能力,如对就
4、业市场中就业信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自我认识和定位不合理、心理调适能力差、甚至诚信缺失、道德沦陷。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指从学生入校至离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连续、合理的就业指导和教育,它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内容、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初到新环境,对未来处于茫然状态,这时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进行职业生涯初步设计。 第二阶
5、段是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这个阶段应着力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抗挫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法律意识。 第三阶段是在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应进行升学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参军、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等政策咨询与指导,宣传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给予毕业生准确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能清楚掌握就业市场流动信息。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大学生客观进行自我评价,修正理想目标,确立合理期望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冲
6、突、理想与现实的偏差,模拟就业现场,培训求职技巧,精心组织好各类招聘会[1]。 二、创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就业指导工作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学生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具体运用。“以学生为本”要求高校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实际利益、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就业关乎学生实际利益、切身利益的实现,关乎学生的一生发展前途,高校必须主抓学生就业。现今不少高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重培养,轻就业”的思想,对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为本现象缺失较严重。主要表现:
7、 (1)教育方法陈旧单一,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根据教科书上内容进行,这种“你说我听”的说教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缺乏师生互动。 (2)进行授课的老师大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的知识培训,造成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参差不齐,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校专业结构不合理,没有按市场动态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4)就业评价体系和X络信息体系不够完善。有些高校认为学生踏出了校门,似乎就与自己没有关系了,片面认为就业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事情,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思想不但影响到学生
8、就业,而且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些高校甚至为了追求高就业率,造假数字,弄虚作假。在X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就业X络信息明显滞后,使大学生错失不少就业良机。 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