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08327
大小:72.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儿童数学灵性的根基——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儿童数学灵性的根基__活动丰都县南天湖镇三抚完小张小明【摘要】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放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儿童数学灵性。【关键词】活动;目标;策略;总结;探索创新【中图分类号】G367.88【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12-02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
2、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种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在数学王国中自由翱翔。一、在活动前做好定向引导在设计一个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活动。因此,教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活动资料,在设计
3、活动中紧扣目标,使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1、挖掘素材,因材施教。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图形、小组讨论及反馈交流,共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些具有隐性活动因素的教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认真挖掘。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握手”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分别去乘”的含义。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吋,可带领学生
4、去马路u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2、明确S标,以据教材。切实可行的活动0标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到达新知彼岸的灯塔,同样也是评价活动及效果的依据。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活动素材后,必须针对其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活动0标。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吋,活动0标可定为: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实际长度以及0.30与0.3的大小。0标一旦确定,就得围绕0标精心设计落实目标的活动策略。二、在活动吋强化策略落实设计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强化活动的落实措施,是高
5、效达成活动0标的关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目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设计行之冇效的活动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要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环境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两个盛有相同多水的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由此观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上升的高度又不同。这一活动的设计,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4兴趣中,从质疑到释疑随之迎刃而解,学生轻松地尝到成功的喜悦。2、动手操作,理解知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
6、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即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变成奋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促进知识内化。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吋,可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简,即为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
7、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最后综上所述,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识。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操作、表达、分析,既清晰地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求法,又能培养K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少干预,允许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犯错误,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尝试,学生就可能会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
8、的知识。如讲解“马路的一旁每10米有1棵树,问小兵从第1棵树跑到第10棵树,跑了多少米”这一问题吋,不少学生会得出跑了100米的答案,也有学生会说跑了90米。这时教师可不立即做出对与错的结论,而是安排两个学生为一组,通过摆火柴棒,具体地去数一数到底跑过了多少个10米。通过实际操作、共同探讨,学生很快就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原来做对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