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

ID:21295001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1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_第1页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_第2页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_第3页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_第4页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融合课程打造小豆包的快乐生活嘟嘟妈:“开心,中关村一小的一年级生活果然值得期待,书包都不用准备,每个新入学的小学生都发环保书包,书本也不是外面传说的某些版本,简单四本书,要求简单得几乎没有,唯一的就是要孩子爱上学校,爱上上学……”“小豆包放学了,开心得不得了,说不想放学,边走边给我讲今天老师讲的绘本故事一夜莺。”以上是中关村第一小学(以下称中关村一小)一年级(9)班的一位家长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微信内容。仅6周岁的孩子刚迈入小学时心情是紧张、不安、焦虑的,有的甚至是哭着回家的。然而,一学期下来,中关村一小的学生每天快乐地步入学校,满足地回到家中。他们喜欢与家人诉说自己在学校发

2、生的事情,乐意将自己喜欢上学、喜欢学校的心情与家人分享,渴望让家人见证自己的成长。这与学校一年级实行的融合课程育人实验是分不开的。2014年9月,中关村一小在一年级突破窠臼和传统,探索融合课程育人新路径:打破传统的科任教师“走班制”,尝试两位教师“常驻”班级,担任一年级所有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自编相应的学生用书《金葵花乐园》系列读本。融合课程的基本关注点为“衔接""基础W融合”,通过全方位地融合形成非线性合作系统,即学科融合、教学方式融合、教师融合、家校融合、跨龄融合等。如此多元融合,顺应新入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助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将学习变

3、成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生活体验,使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融合课程鼓励教师们大胆突破自我、自主创新,与学生共同创造出更为别开生面的课堂。在此仅举三例:一、在“玩”中融合教师需要在不破坏原有学科的基本特点的前提下,更好地建立学科间的联系,实现融合与延伸,这是融合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作为融合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有目的地将超过一个学科的知识、视角和研宄方法吸收在一起,以促进对核心思想、问题、人或事件的更有意义的理解[1]。换言之,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课程融合的目的并不是消除每个学科个体,而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一位曾多年担任科学教学的老师选择了“玩七巧板”这个

4、内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多方资源,开创了这样的课堂:(1)从“玩”开始:学生在课余时间玩七巧板。(持续一周)(2)认识图形:你们发现七巧板都由什么图形组成?(学习数学知识)(3)关联生活:请你尝试用七巧板拼出身边的事物。(动手操作,感知图形)(4)巧手绘图:自己动手做一套七巧板。(知识运用,融合绘画元素)(5)趣谈“七巧板”:根据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知识拓展,融合语文元素)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智力游戏,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图案。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生活实物或生活情境,经七巧板抽象拼摆表现出形象化的

5、具体事物或情境,这就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事物的突出特征,不仅要抓住事物的形状特征达到“形似”,更要追求事物的“神似”,达到“形神”完美结合。当学生把几幅乃至几十幅七巧板放在一起时,这些七巧板能组合、创作的图形就更多,所能领会的意义也就更广泛,他们的想象空间自然更加开阔;依靠对所拼图形的审视与思索,学生可以领会出无穷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带来了许多精彩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生活中的图形,学会了辨认颜色,初步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开发他们的手部智能,提高审美情趣。这不正是学科融合所要实现的效果吗?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使学生在玩中发展心智,在真实生活

6、的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学习、锻炼与成长。玩中有动手实践,孩子天生是动手的行家,只要给予足够的空间,他们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在细微中展开玩,在玩中质疑,在玩中创新,在玩中激发灵感,在玩中懂得合作,在玩中学会表达。多元而丰富“玩”的课程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二、融合课程实现“l+l>2”一年级融合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特长的教师凝聚而成,在核心团队的基础上,人员组成由校内拓展到科学院专家、院士、高等院校教授、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等。每班的两位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实际“操作者”,两人同时进班,交叉教授同一主题,相互印证、相互配合、相

7、互促进,突破教师视野的局限,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融合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平等的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意味着融合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沟通[2]。这里所指的双向沟通可以理解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学习。当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时能够从两个或者更多学科领域来检验这个问题,融合就成功了。一位数学老师以“神奇的百宝箱”导入“规律”的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规律,进而探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完成规律中数学元素的探宄后,课程并没有结束,而是巧妙地衔接到了艺术课里的“串珠链”。这正来源于两位搭班教师的智慧碰撞。另一位搭班的美术老师引导学生从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