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

ID:21286673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_第1页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_第2页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_第3页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_第4页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聂子龙/李浩【专题名称】商贸经济【专题号】F51【复印期号】2004年06期        一、传统经济学对纵向一体化的解释    事实上,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以前的主流经济学中,对企业是作为一个技术性的生产函数来处理的,只是为了能够与市场相衔接而赋予了企业投入——产出的转换功能,至于这个生产函数是否还蕴含着隐函数,或者说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的流程有多长,其链条包含有多少个环节,经济学似乎是理所当然地忽略了的,而这就是纵向一体化或者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所要考虑的问题。    在传统经济学里

2、,没有认识到企业是什么?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没有人认真地去思考过,所以在它分析纵向一体化问题时,多是从显而易见的方面来阐述的。    1.技术的相互依赖观点。这是基于常识的考察,因而可以说是最为明显也较多为人所接受的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然衔接的连续性生产过程决定了某些确实有效的制造业结构;反过来,它们又被确认为具有共同所有的含义,这样的技术协作在流水线作业中(如化工和冶金等)可能比在部件可分离的制造业活动中,更为重要(奥利弗·威廉姆森,1971)”。普遍被认同的例子是铸铁和炼钢的一体化节约热能。

3、但是这种观点却受到两方面的质疑:一是源于传统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观点。也就是从规模经济或成本最小的要素比例方面而言,这可能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假设相悖。二是源于后来的产权经济学,它认为如果产权明晰,且可以签订完备的长期契约,则未必非要将上、下游环节置于一个共同所有权才是有效率的。因而,现在更加普遍的认识是“一体化节约成本的情况通常是很不清楚的(Carl-ton,1979)”。    2.纵向一体化可能源于规避中间产品税或者说转移价格支付的冲动。事实上,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如果我们分析

4、一下销售税的运行机制,我们就可清楚地看到这种税只对市场交易征收而不对在企业进行的相同交易征收。……这种管制不会促成企业的诞生,否则是没有理由的。它为专业化交换经济中企业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理由(科斯,1937)”。这里科斯显然是已经认识到企业与市场相同的一面--两者都是组织交易的方式,只不过一个是由市场来组织而另一个则是由源于所有权的权威来组织。当然科斯也认识到,这种管制的区别对待可能更多地促使已经存在的企业的规模增长而已。而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前提的传统经济学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纵向一体化也是不难理解的。但这

5、里也仍然是有问题的。它要在企业比较税收的节约与企业从市场厂商处购买转变为自己生产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时才能确定。    3.纵向一体化可以获得某种重要投入品的稳定供应,或者是可以拥有稳定而可以控制的分销渠道。这种解释则更多地与上、下游产业的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完全性相关。如果上游或者下游产业是完全竞争的,则企业显然没有必要选择纵向一体化。只有当一个厂商受到了另一个厂商的市场力量的损害时才可能会进行纵向一体化来消除这种市场力量。这已被许多实证研究所证实。当分配是一种概率时,存在以提高获得产品的概率为目的的纵向一体化的动机

6、。这时企业具有一种动机:自己生产满足可预期需求水平的供应,依赖其他厂商生产满足不稳定需求的供应,外部供应商对这种风险环境作出的反应是提高价格。这种外部供应商承担有风险需求的安排或者不是可靠地提供产品的最有效的体系,但这可能为企业纵向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Carlton,1979)。    4.基于对完整信息流程的掌握和控制。订立一个能够给予供应商适当激励以便获取信息的合同可能较难,例如,如果一家厂商向另一家厂商支付固定费用以获得新开发市场的信息,被雇佣厂商就没有努力工作以发现其所有信息的动机。于是买方也就无法确

7、定供应商是否克尽其职。这时很有可能产生关于支付的争执,而且很难解决。而通过纵向一体化置这个厂商于同一所有权之下可避免这类问题。    5.出于增加垄断利润考虑的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以两种方式来提高它的垄断利润。第一种方式是:一个企业(是竞争性产业中某一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某一关键投入品的垄断供应商)能够通过后向一体化来垄断生产企业提高自身利润,或者作为买方可通过收购它唯一的供应商而获益。第二种方式:一家纵向一体化的垄断厂商能够实行价格歧视。        二、制度经济学对纵向一体化的解释    对纵向一体

8、化的更为详细的和完整的考察主要是由新制度经济来完成的,尤其作为代表人物的奥利弗·威廉姆森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这篇文中对纵向一体化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分析。    奥利弗·威廉姆森从其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证明了在动态的市场中契约是不可能完备的,然后在比较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纵向一体化三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