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史官文化

第四讲 史官文化

ID:21271207

大小:355.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20

第四讲 史官文化_第1页
第四讲 史官文化_第2页
第四讲 史官文化_第3页
第四讲 史官文化_第4页
第四讲 史官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讲 史官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史官文化第四讲本讲重点:1、二十四史简介2、先秦历史散文简述:《尚书》《左传》《国语》《国策》《吕览》3、司马迁的经历及人格境界4、《史记》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史学的成就及其所占的地位,令世界各国古代不敢望其项背。纪传体、断代体、编年体和正史、野史等等组成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大全。春秋以前,"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秦汉以后,史官的名称繁多,职务各异。秦有太史令,汉置太史公,唐

2、设起居郎,还有兰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历朝历代都有史官。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关于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

3、,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後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

4、唐·李延寿《旧唐书》後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司马迁的《史记》是个人史著的开山之作,既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个人著述的百科全书,也是令人拍案称奇的史家绝唱,可以这样说,没有《史记》,几乎就不可能有完整的中国古代历史。一切的历史都是传记,是成功者的历史和传记。唯有司马迁的《史记》做为正史却跳出了这一怪圈。《史记》却正是当时的通俗读物。史家精神源于代天记言记事的神圣性

5、,秉笔直书、仗义执言是史官的职责所在。也是史官的人格精神。成为行业与职业的操守,并成为延续几千年的史学传统。先秦时期:甲骨卜辞: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尚书》:最早的公文总集,为“上古之书”,“五经”之一。《春秋》《左传》:“春秋三传”之一,编年体史书。《国语》: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以记策事为主。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司马迁生平经历:(前145年——前87?),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一生“与武帝相终始”。博学多才(览

6、古籍、学六国古文)。师从名家(董仲舒、孔安国)(一)家世和家庭1、先代为周代的史官。2、父司马谈曾做太史令。愿望:继承孔子的著述事业,撰写一部“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临终:“余先,周氏之太史也,自上世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也。……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谈的学术思想和勇于批判的精神,对于司马迁的思想和治学态度是有影响的。《论六家之要旨》(1)六家指阴阳、儒、墨、名、法和道家。 (2)指责

7、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离经叛道的言论(二)青、中年时代的漫游1、前126年,二十岁左右。漫游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庐山、九嶷、会稽;北上淮阴;山东曲阜;过徐州;到魏都大梁。《五帝本纪》《夏本纪》《屈原列传》 《淮阴侯列传》《越王勾践列传》 《魏公子列传》2、奉汉武帝的命令,去巡视四川南部和云南边境一带。 “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西南夷列传》 《货殖列传》3、前110年,随汉武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从武帝“帅师巡边”,“出长城,北登单于台”,东至碣

8、石、辽西,考察了当时中国北部、东部许多地区。(三)遭李陵之祸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司马迁说了几句公道话,武帝却认为他在有意为李陵辩护,把他下狱治罪。“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最终遭到残酷的“宫刑”(腐刑)这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李陵之祸”对司马迁的影响:1、使他认真地体味思考了人生价值,痛苦地抉择了生死荣辱。“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君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