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

ID:2126871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_第1页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_第2页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_第3页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_第4页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开拓自己事业的初始阶段尝试着将自己的思想与当时德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一次清理的成果,它是—个剥离与建构的过程。而且事实表明,成果是非凡的;马克思开辟了历史新天地,创立了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功绩之一的唯物史观,第一次使关于历史的理论成为科学,关于历史的研究变成了科学性态度。但马克思在此实现的思想变革:远不是单—哲学视域的转换,离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就是无法真实呈现的。    对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马克思自己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作过简要的说明。正是在对政治

2、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过程中,唯物史观才得以诞生。    一、《莱茵报》时期,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开始研究经济学 发   《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使马克思认识到“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认识到哲学信仰和现实的经济事实之间充满了矛盾。正是这些从书本上无法了解的实际情况,推动着他去研究许多以前没有研究过的问题,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开始研究经济学。后来恩格斯也回忆道:他曾“不止一次地听到马克思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着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这些难事成为他创立唯物史观的最初动因。    二、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开拓了通向唯物史观之路    1841年,《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其中费尔巴哈把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颠倒过来”的思想,给了当时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的马克思很大的启发。他发现作为国家哲学的黑格尔哲学不能合理地解释当下的经济现实,意识到黑格尔思辨哲学这把钥匙有问题,于是为了解决那些使他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开始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性的分析。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使马克思找到了一个思考问题的重要的切入点——自然界和现实的人。循着这样的线索,马克思深入思考了黑格尔国家、法律的理性主义立场与现实物质利益关系的冲突根源,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本质。发

4、现在黑格尔那里,“观念变成了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的关系被理解为观念的内在想象活动”。而马克思洞察到,“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现实的构成部分,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自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它们对国家来说是必要条件。”基于此,马克思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就这样马克思确立了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一般唯物主义前提,即市民社

5、会决定国家与法,实现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唯物主义颠倒,开拓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之路。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对唯物史观创立的里程碑意义    随着对市民社会的哲学批判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迫近一个问题,即对市民社会的“本质的矛盾”的揭示。“本质的矛盾”不仅表现着市民社会的现实关系,而且是市民社会现实生活的分裂、对立与矛盾。这使马克思明确意识到了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解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时,被马克思称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的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给马克思提供了契机,使他最终认识到,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隐藏着人类关系的基本问题。因此,马克思迫不及

6、待地开始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而初步论述唯物史观的一步重要作品。    出于解剖市民社会的必要性之考虑,《手稿》首先把研究和批判的对象锁定为“国民经济学”,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认为,威廉·配第以来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运动规律做出了准备。它正是市民社会范围内关于私有财产的科学。因此,国民经济学毫无疑问首先具有研究的价值。它是对市民社会的“经验的现实”即私有财产的设定,所以,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就不可能离开这门科学。其次,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必须采取批

7、判的态度,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后根据”,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生活中自然、合理和唯一可能的东西。他们脱离具体的历史事实,不了解经济运动的相互联系和规律,竭力美化资本主义,力图永远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出发,概括出了异化劳动概念。他说=“我们已经从经济事实出发即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出发。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