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ID:5616646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_第1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_第2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_第3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_第4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摘要: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普遍的规律,正确指导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促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转变,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发展规律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036-02一、唯物史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之一。如同马克思本人所说;“要发现这种唯物的历史观,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

2、。”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诸多著作中都有阐述,不同时期的著作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1.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初步形成唯物史观。马克思在做《莱茵报》编辑时通过与官方关于莱茵省议会林木盗窃案和地产分析以及摩塞尔农民状况的论战之后,开始逐渐探索经济问题。他认为自己当时“善良的‘前进’8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所以通过在巴黎的进一步学习,于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手稿》。这篇文章指出,将市民社会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借用“市民社会”概念鲜明地概述了,市民社会作为生产关系,是构成政治

3、国家和其他观念形态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并不像黑格尔所说的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等上层建筑。将市民社会作为经济基础,顺着这个思路马克思引入了唯物史观。与此同时,马克思还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了生产分配原理,是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同时期的恩格斯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状况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综合,揭露了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82.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史观的创立。《提纲》

4、对费尔巴哈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确了社会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作用。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整个唯物史观的基石,《提纲》正确解决了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同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彻底清算。从论述人类历史的前提和社会政治结构同生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并对唯物史观作了概括性的论述。1844年马克思发表的《神圣家族》完成了对黑格尔派的彻底清算。批判黑格尔的唯心史观及其称群众为“精神的敌人”,

5、把群众说成是“非批判的”、是消极被动的“群氓”。阐述了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作用。3.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序言》从五个层面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经典性的表述。文章从宗教的批判到哲学的批判,从哲学批判到国家和法的批判到私有制的批判,逐步深入,直到资产阶级社会关系,最终达到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一最深层结构的批判。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从唯物史观切入剩余价值理论。其所蕴含的经济学的科学理论范式,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硬核”。184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原

6、始社会的一部全面、系统的重要著作,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探讨了原始社会的家庭关系、私有制、阶级的起源和国家起源,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8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里的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这些显然是客观的不

7、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五种生产关系: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下的生产关系,封建制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这些不同生产关系的更替不是由人类意识而定,是社会生产力状况发展所产生的。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产的物质生活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意识即精神生活过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正是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才使自己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3.生产力与生

8、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演进。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源和动力就是人类社会的矛盾。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与之相适应,于是便出现了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