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三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政治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特征: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思想特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本;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并存的状况,但新三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 【考点清单】 1.新文化运动(提法变得更细致):(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解析】本节内容作为中国近代化思想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一直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与长效热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应重点分析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及了解兴起的标志、前
3、期指导思想、阵地、基地、蔡元培的办学思想等;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应区分前后期新文化运动各自的主要内容。 2.五四运动(提法变得更细致):(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2)五四运动的经过(未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五四运动虽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但在历年高考中却出题不多。复习时只要对主要知识点作熟悉性了解即可。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应从国际方面日美侵略与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内方面根本原因、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解;对”五四运动的经过”应着重了解导火线、初步胜利等主要知识点。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工人运动的高潮。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高潮,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理清李大钊引入马克思主义、一些先进分子到工人中宣传和先进分子认识到成产共产党的必要这样一条线索;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重点分析其历史条件、中共一大的主要决议和意义;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应注意分析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纲领依据和两种纲领等。 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京政变(2008年、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3)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20
5、08年、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4)五卅运动;(5)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五卅运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是2008、2009年全国文综高考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应全面而详细地分析其条件、方针、实现的标志、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的初步成果等;对”北京政变”应了解其背景、行动、性质与结果;对”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应纵向总结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主要贡献;对”五卅运动”应突出其性质、各阶级表现和重大历史意义;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应熟悉两次东征
6、、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特点。 5.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北伐军胜利进军;(2)工农运动的发展(2008年、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3)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解析】北伐军胜利进军,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工农运动的发展,是2008、2009年全国文综高考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对”北伐军胜利进军”应了解其目的、对象、主要战场战况并分析胜利进军的原因;对”工农运动的发展”应突出工农运动对北伐的支持配合作用;对”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应强调北伐和工农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取得了局部的反帝斗争成果。 6.国民革命运动的
7、失败:(1)帝国主义的干涉;(2)”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3)”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解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出题相对偏少,复习中应把握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壮大与反革命政变的发动、深入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历史功绩与教训。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应了解武力威胁、制造惨案、无理要求等干涉方式;对”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应注意分析蒋介石的投石问路和得寸进尺;对”‘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应了解政变的准备和政变的概况;对”大革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