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

ID:21264492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_第1页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_第2页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_第3页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_第4页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宋词中倚楼、凭栏动作的盛行及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摘要:倚楼,凭栏是古代文学中的登临传统。宋词中倚楼、凭(拍)栏(阑)现象俯拾即是,反映出宋代文人的生活风尚和审美情感。通过倚楼,凭栏到拍栏动作的强化可见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个人命运与爱国忧思在南宋词中联系更紧,揭示宋人敏感脆弱又爱国刚健的性格。  关键词:宋词;倚楼;凭栏;登临传统;深化  :X750:A:1006-026X(2012)09-0000-01  一、倚楼凭栏的源流及登临传统  古人登临多悲慨:写身世之感,羁旅行役或送别,怀乡,怀古吊今等个体生命体验。倚楼这一动作在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作为登临(高)的一种文学现象最早

2、出现在王粲《登楼赋》[1]中,“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写个人怀才不遇,渴望施展抱负。南朝《西洲曲》[2]“……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借登楼写盼归。唐代诗词中大量写登楼(台),传统内涵扩大如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3]“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怀才不遇的愁苦明显。除此,涉及送别、思乡和闺怨。如陈子昂《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登楼送别友人。李益《行舟》“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登高思乡形成固定联系用于诗中。温庭筠《望江楼》[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肠断白苹洲。”写闺怨。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从无愁而上楼寻愁可见登楼与愁已是固定印象。  二、“倚楼”“凭(拍)栏”盛行于宋词及常见主题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6]P126卷四载刘孟节事,称其“笃古好学,酷嗜山水,而天姿绝俗,与世相龃龉,故久不仕。……往往凭栏而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干……”倚楼,凭(拍)栏至宋俨然成为文人的风尚。词中频频出现登楼凭栏,围绕凭栏生发多种强化情感的方式如独自凭栏、凭栏时间久、在愁苦极绝的秋天黄昏如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阑干倚

4、遍,祗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至南宋,更出现“拍栏”,“阑干拍遍”等强烈抒发情感的动作,表达心灵的寂寞苦痛或理想的破灭,定型成那个时代“愁苦”的代称。似只有登临高处才能一舒忧愁,却是愁更愁,遂至于“阑干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欲吹箫》),“怕上层楼”(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的境地。宋词涉及倚楼,凭(拍)栏主要有以下主题:  (一)给予女性的关照——对有情人分离的感伤  闺怨是古代文学的传统题材。唐五代温庭筠《望江楼》将女子与楼阁盼归联系到一起。宋代沿袭此思路,出现大量借倚楼盼归,凭栏送别写女性独守空闺的情境

5、,风格纤柔艳丽。如“困倚危栏,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其之所以有纤细精致的美感,就是涉及了美丽的女子和精美的楼阁。她们的生活和痴情限制在了楼阁栏杆之中而展现出一幅幅动人图景。[7]由此,这种传统手法的运用使阁楼,栏杆形成闺怨词中固定的审美期待。“池上凭阑愁无语,奈此个,单栖息情绪。”(柳永《甘草子》)。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均由“倚楼”传达,将说不出的幽怨生发到极致。引发宋闺怨词借“倚楼、凭栏”写殷勤盼归痴苦愁绝的传统模式。  (二)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对个体生命的沉思和悲哀  倚楼凭栏,眼界的开阔令人想起太多关于社会,个体生命的体验。或写羁旅伤别,感叹自身遭遇如

6、柳永《曲玉管》“烟波满目凭阑久……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却下层楼。”“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椅遍”(蔡伸《苏武慢》)。或追忆旧事,如柳永《倾杯乐》“追旧事、一饷凭阑久。”还有借“凭栏”思乡如“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周紫芝《醉落魄》)。  (三)壮志难酬,知音难觅——英雄末路的愁苦悲歌  抱负不展,知音难觅是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蕴。宋词中尤见愁苦之深,之悲切。如“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王禹偁《点绛唇》)。晁端礼《水龙吟》“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感叹人生失意。将此情绪发挥到极致的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

7、临意……倩何人……揾英雄摘要:倚楼,凭栏是古代文学中的登临传统。宋词中倚楼、凭(拍)栏(阑)现象俯拾即是,反映出宋代文人的生活风尚和审美情感。通过倚楼,凭栏到拍栏动作的强化可见登临传统意蕴的深化,个人命运与爱国忧思在南宋词中联系更紧,揭示宋人敏感脆弱又爱国刚健的性格。  关键词:宋词;倚楼;凭栏;登临传统;深化  :X750:A:1006-026X(2012)09-0000-01  一、倚楼凭栏的源流及登临传统  古人登临多悲慨:写身世之感,羁旅行役或送别,怀乡,怀古吊今等个体生命体验。倚楼这一动作在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