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51788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必修课程。它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其目的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尽可能地充分注意体现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自
2、主性、生成性等特点,努力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结合本校特点,我校把目标设定为: 1、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 2、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3、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 5、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艺术教育为重点,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时间,进行长线活动。 2、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动手实践、科学探究等形式实施。要求至少每月活动一次。 3、班主任老师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具体安排: 1、校领导分工负责,落实到具体年级。 2、每次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达成共识,并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3、要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保存过程性资料。 五、活动主题(附小学综合实践活
4、动安排表) 六、注意事项: 1、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校外开展活动的时候,要让父母知道,最好有家长陪同,保证安全。 2、本计划以中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主题,结合学生特点,在课内开展相应活动。 3、课程表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进行活动情况的交流,方案的调整,教师进行指导、点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表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300字 草庙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运用知识,直接
5、参予的实践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的主题应生成于学生生活,与他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有机生成。以自我为圆心,以能力为半径,去划定自己所要探索的领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在活动中,渴求个性的健全发展,珍视人生的价值体现。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她)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全方位探究,从中获得独有的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
6、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创造快乐。 本学期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围绕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亲历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在存在的真问题,同时激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开 发和积累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二、组织机构 组长:马玉斌 副组长:马文科 成员;教研组
7、长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科任教师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结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途径,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保持和新课程同行,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自己的育人工作。 2、调整内容,贴近生活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问题、社会环境等因素,着眼于本校学生现状以解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