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

ID:2124633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_第1页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_第2页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_第3页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_第4页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刑赏论 曾巩阅读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刑赏论曾巩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刑赏论  [宋]曾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

2、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

3、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y

4、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当    :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经:不合常法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②及其所之既倦  B.

5、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②木欣欣以向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

6、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汉文亦推    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3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  &n    bsp;  答案:  (本末:

7、原委,始末)  (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9.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评分标准: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分,扣完为止。  20.①然而为什么

8、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评分标准:①共3分。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以(用什么),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②共4分。于是(因此),刑(处罚),宁(宁可),薄、厚(轻、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刑赏论》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