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较1、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 2005年5月,教育部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开始启动修改工作.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
2、了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2、修改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修改组确定的《标准》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几年来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明确修改过程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3、具体内容的修改 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实验稿)基
3、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各方面不同意见,力求更加完善、和谐.例如,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基本理念方面,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将修改后的内容标准中四个学习领域第三学段(初中部分)的具体内容与原实验稿作比较: 1.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4、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11- (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10)为适当加强
5、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2.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1)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盲区.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3.名称表述改变的有: (1)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改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不叫“空间与图形”了);“统计与概率”;“综合与
6、实践”(第三学段不另叫“课题学习”了,即三个学段都统一叫“综合与实践”). (2)“数学公理”改名叫“数学基本事实”,并明确了9条基本事实.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间直线段最短.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⑨三边分别相等的
7、两个三角形全等.) (3)对数学的“双基”要求,改为数学“四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新增“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的概念.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况与详细解读 一、课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11- (一)课标修改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是充分地肯定成绩,也看到问题实质所在; 第二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 第三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 第四增强可操作
8、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 (二)课标修改的思路 第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第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第三是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四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第五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