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

ID:21242654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_第1页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_第2页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_第3页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_第4页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产生的影响统计1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收费和毕业分配等改革措施的普遍实行,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弱势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群体的学生群体。有调查报告表明,弱势大学生群体在适应、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水平均不如其他大学生群体。因此,从促进弱势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乃至

2、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国内已有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大多从经验主义角度进行理论探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表现、教育及对策、帮扶救助措施和方法等进行论述。总体而言,经验总结多,实证研究少。使用大学生弱势群体为关键词在中国知X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0112013年间相关文献111篇,其中仅有3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贫困、来自农村、家庭关系不良、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均是造成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在当前

3、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多选取贫困生、就业困难学生或自我评价为弱势大学生的群体进行研究,被试选择标准单一,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存在不一致。抑郁、焦虑、情绪化、冷漠、消极被动、自卑、幸福感低,这些词语常常被研究者用来描述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但从心理学角度,对弱势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非常缺乏。心理韧性(resilience)也称心理弹性、抗逆力、压弹或复原力。是指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困境和积极适应作为韧性的两大核心特征,彰显了存在于个体内部,能在逆境中自然展现的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和协助个体克

4、服困难,维持自我和谐。弱势大学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如拥有有限的资源,适应变化较大的环境、竞争发展机会的能力不足,因此,心理韧性特征在更具挑战性的困境中可能是弱势群体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品质,代表着其良好的适应结果,因而对心理韧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深入了解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帮扶措施提供有益的视角。在心理韧性的研究中,有关形成和提高韧性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者总结出环境、个体层面的诸多保护因子:例如通过积极的问题处理方式应对压力,能够获得其他人的积极关注,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对经验的乐观态度,

5、乐于寻求新鲜体验,自我理解和自尊,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坚定信念,还包括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中少于4个孩子且孩子年龄差距在2年以上,生命第一年中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的稳定依恋关系且没有长期的分离,稳定清晰的家庭结构和边界,能向较大年龄的同伴寻求建议和帮助,有其他能提供支持或指导的成人等等。其中,乐观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点,对心理韧性的正向预测作用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基于西方个体主义文化背景,Scheier和Carver认为乐观是个体对未来出现结果的积极预期。我国研究者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乐观的内涵、表达等方面均受到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及中庸思想的影响,与

6、西方研究提出来的乐观概念内涵及结构上存在差异,并综合运用内容分析、访谈、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本土化乐观的内涵和测量,提出中国人的乐观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积极预期、转换、消极预期、接纳、努力五个维度,乐观程度高的人表现为对未来有好的结果期待,并能够积极地认可和接纳现实生活,相信通过努力能够促使好事情的发生。鉴于中国文化背景下,本土化乐观具有较西方研究中更为丰富的内涵,本研究首先期望探索在弱势群体大学生中,乐观的诸维度对心理韧性是否存在不同的影响?这是本研究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抑郁是一种多发的消极情绪状态,常被看做是不良适应的结果之一,也是

7、存在于弱势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性的特征。乐观与抑郁的负向关系及其对于抑郁预防和恢复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本研究重点考察的是本土化乐观诸维度与抑郁是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分别支持了乐观和韧性的正向关系及与抑郁症状的负向关系,但本研究计划更为深入地考察在弱势大学生群体中,本土化乐观与心理韧性和抑郁情绪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分析各个因素的内涵,本研究认为,弱势群体一般生活在长期困境中,相信未来会更好(乐观)可能直接减少个体的低落情绪(抑郁),进而帮助个体达到良好的适应结果(韧性)。Anthony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积极情绪在压

8、力和有效恢复间的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假设消极情绪状态能够中介乐观对韧性的作用。2研究方法2.1被试某全日制大学本科学生2011名,剔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