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4189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上语文课前,我们常能看到课间有很多学生埋首于其他科目的练习中(尤其是数理化的演算题),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有些同学才懒洋洋地收拾起练习本,还有一部分同学仍旧专注地演算着,无视上课铃声和班长的“起立”声。甚至当语文课正式开始时,仍有一部分人还在忘我地“挥笔”,还有那些本已收拾好练习本的,又将它偷偷拿出,一边关注着教师的反应,一边又在演算着…… 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它常常发生在语文课课初的前几分钟。前一堂课的延续思维或其它科目的干扰对学生正常的语文学习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
2、。如果让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势必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为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们在整堂课之初应着力于课堂情境建设,努力将学生的心拉回课堂,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专注到语文学习中来。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外在的干扰,让学生自觉自然地投入到正常有序的语文课堂中来呢? 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学生获得知识分为“注意、期待、探究、行动”四个心理过程(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即“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其中感知阶段是起始阶段,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认知准备,是思想最积极
3、,注意力最密集的时刻。教师若是在这一关键时刻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收拢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就能消除其他课程在学生心中延续性的心理干扰,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自觉投入到新学习情境中去。反之,若学生刚凝聚起来的新注意得不到满足,思维就很容易涣散,而期望心理也随之消失。这极大地影响学生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消化与运用等。 由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关注特征出发,在教学初始阶段便积极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接受陶冶,然后快速而从容地进入整体教学情境当中。这就好比跑步前的“热身运动”,先舒展舒展思维筋骨,活络
4、活络语文神经,这样之后再“扬蹄驰骋”也就自然顺畅,轻松无比了。现笔者经过实践及审思,总结了几种“运动”方法,展示如下: 一、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现在多媒体教学与课堂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从辩其形,闻其音入手,进而摄其神,使一堂语文课一开场便声色大开,意味无穷。 如在教杜甫的《登高》时,我们可先用课件展示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图,配放萨克斯风演奏的《伤感》,接着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开始讲述一段事先精心准备的话:“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
5、大风凛冽地吹,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寒风中飘洒。漫山遍地尽是残枝败叶。江水滚滚翻腾,凄冷的风中,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他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身染沉疴,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时,国家一片战乱,他远离家乡,孤独漂泊在外。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课堂中的气氛立即凝重起来。接着教师便可满怀深情地朗诵《
6、登高》,学生被这样的情绪与氛围影响,在教师的引领下,自觉投入了对诗歌意境的审思及体会。这一良好的开端将学生分散的思维慢慢转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活络状态,帮助学生攻克内容的抽象单一,并促进理解和记忆,最终归结于一点——对杜甫诗境地深入领会与感悟。 再比如教《咬文嚼字》,教师自己可以先制作一个MTV,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掉书袋”的故事,先声夺人,既风趣动人,又通俗易懂,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了,思考与讨论的环境也就建立了。 二、动手绘制,动脑神思。 文学作品常具有诗情画意,把用文字写成的诗文改换成用线条绘成的画
7、,情味增添。要学生绘画,学生必然吃惊,且兴味盎然,加之允许讨论,必然专注,全力以赴了。如于漪老师在教《清平乐·村居》时,要求学生将词中塑造的农家景象白描一番,学生兴致极高,纷纷投入。象这样根据诗文绘图,学生脑中不浮起立体图景,下笔就难,他们不仅要考虑老媪的形貌、神情,考虑大儿、中儿、小儿的神态、动作,而且还要考虑空间的位置如何安排,溪、田、藕池、茅屋等如何配置才符合诗意。这就得要他们反复读原文,理解深入,揣摩完整。对文意仔细地研究了,对词意认真地体味了,教学目的也便达到了。 笔者在教《山居秋暝》时,也采用
8、此法让学生笔头粗粗勾勒一幅“雨后山村晚景图”。学生凝神索思,无不认真投入,再讲王维“诗中有画”,意境清新、恬美时,学生已经了然领悟于心了。还有象《祝福》,不妨让学生绘一绘祥林嫂的眼睛,这心灵窗户的眼睛一经绘图深思,便更见其内在精髓了。 这种名为绘图,实则引动学生神思的方法,新鲜别致,很能引发学生兴致,且促使他们开展想象,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课文情境中。可以说是情景兼得。 三、传神故事,意味曲折。 我们许多老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