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39967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析萧红作品的悲剧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萧红作品的悲剧意识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个独具风格的作家。她以三十一年的颠沛流离、短促悲凉的生命,留下了独特的文学作品。她的一生是悲伤、忧郁的,而她的作品也受她现实生活的影响,有着深沉的悲剧意识。她不仅写出了人性的悲剧,更写出了人生悲剧于苍凉之中的质朴之美。她将自己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和体认融入作品中,用文字组成了生命的咏叹调。 关键词:萧红;悲剧;人生;女性 :I06:A:1005-5312(2011)33-0005-01 萧红的一生悲苦坎坷,却正因此而产生了影响中国文坛的悲剧创作,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是一位传奇人物,她以柔弱多病
2、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在她的作品里,看不到炫耀、卖弄的成分,有的只是与大地相连的美好品性。从《王阿嫂之死》、《桥》到《红玻璃的故事》、《呼兰河传》、《马伯乐》,对家乡人民悲惨生活境遇的描述,对国民灵魂的揭示,都映射着萧红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社会对人性的关注,表现出她的人道主义及在非常时期救亡图存的创作意旨。 萧红的小说创作于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因遭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为反抗民族压迫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这一时期的人民悲苦生活的写照。在《生死
3、场》中,萧红始终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表现的“力透纸背”。也许是受鲁迅先生作品的影响,在叙写人生悲剧、批判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将个性鲜明的人物浸透出中国式的民族灵魂。如《生死场》中的赵老三,一个“从前不晓得什么叫国家,从前也许忘掉了自己是哪国的国民”的赵老三,热泪满面地述说着自己中国人的灵魂:“等着我埋在坟里……也要把中国旗子插在坟顶,我是中国人!我要中国旗子,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生死场》使原本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生与死,在国难来临时,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潜在的民族精神,升华为国家观念。在国民性的问题上,萧红的悲剧意识在
4、《呼兰河传》中也有体现。在《呼兰河传》中,镇子的人们守候着国民最平庸的生活,精神上麻木、冷漠造成了他们自己都体察不到的生活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本性依旧善良的人却不知觉的加入到冷漠的看客的行列。这种悲剧没有冲突,也不是命运的捉弄,但人们在精神上自然地接受了被压迫状态不知反抗,使得这种情形在读者眼中显得异常悲凉。 在萧红的作品中,国民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反抗精神在作品中也有体现,在《呼兰河传》中,冯歪嘴子在妻子王大姐惨死后,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顶住无聊看客们的风言风语,以无比坚毅的精神活了下去。骆宾基在《〈呼兰河传〉后记》中有言:“这就是萧红对磨官冯歪嘴子寄予的民
5、族期望,在他身上闪耀着战斗的韧性。这种战斗的韧性是为鲁迅所赞颂过的;而萧红自己也是依恃着它走完自己最后四年的。”可见,萧红作品的悲剧性及反抗性大都来自她的生命体验。 女性问题也是悲剧的之一。萧红曾说,我恨自己是一个女人。而这种女性悲剧在当时社会是以男女不平等关系、女性自身的奴化思想以及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体现的。《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本是一个纯真少女,嫁到婆家后有时被吊起用皮鞭抽打,有时又被火红的烙铁烫脚心,受尽婆婆的虐待,但她并不屈服,吵着要回自己的家。而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招致婆婆更残忍的虐待,在生命垂危之际受尽折磨,在看客们热闹的欢笑声中冤屈地死去。她受到
6、如此虐待的唯一原因就是想让她成为传统意义上任劳任怨的媳妇。婆婆把她看作是用十吊钱买来的,可听凭自己的喜怒摆布。看着同为女性的媳妇死去,婆婆没有任何的同情。没有同性集体意识的悲剧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社会中的男尊女卑也是萧红作品中的题材。《呼兰河传》中对“女子上不了战场”的说法进行过批判,她说:“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轻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对男权社会的椰榆体现出作家对女性与男性平等权利的追求,作品中的女性往往表现出比男性更多的果敢和机智。但在当
7、时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男性的主宰意识在父权群体中普遍存在,无论是女作家还是她笔下的人物试图与男性对话的姿态和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萧红的小说是她的生命,而小说中的悲剧是她的生命体验。她将个人的命运纳入社会的命运之中,用文字展现出内心的不满与反抗,不仅是为了让世人了解领悟,更是为了激励世人冲破战争和愚昧社会的束缚。她的作品只因探入了中国人的生存、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最深处,有着对生存的原生态和大苦难的揭示以及对人自身命运的正视和清醒体味,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这种慨叹和苍凉感又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而是超越自我属于时代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