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

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

ID:2122882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_第1页
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_第2页
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统计学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胃癌[1]。大肠腺瘤性病变是公认的癌前状态,大肠癌主要由其转变而来,对其进行正确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或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在判断大肠息肉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2月~10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164例,共207枚;男94例,女70例,年龄5~71岁,平均54.2岁,检出率12.62%。1.2仪器及试剂日本Olympus公司CF-240I型肠镜,P

2、SD-30型高频电烧装置,染色剂为靛胭脂,使用前用蒸馏水配制成0.4%溶液。1.3方法由专人进行检查,肠镜插至回盲部后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病灶,洗净黏膜上的附着物,先用普通内镜观察,记录息肉表面结构形态;经内镜活检管道对息肉表面均匀喷洒0.4%靛胭脂5~10ml,再次记录息肉表面结构形态。所有病灶均行活检或内镜下治疗,标本送病理科检查。用计算机图片采集系统分别采集普通内镜及染色后内镜下的息肉图片,将普通内镜下和经染色后内镜下的诊断结果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1.4判断标准参照刘贵生研究方法[2]。若息肉表面光滑或呈规

3、则小圆点状小凹,定义为非瘤性息肉(炎性、增生性或幼年性息肉);息肉表面呈沟槽状、脑回状或分叶树枝状结构则定义为瘤性息肉(腺瘤或腺癌)。2结果2.1一般情况在164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207枚,单发118例,多发46例。其中发生在直肠89枚,左半结肠63枚,右半结肠55枚。内镜下开放活检钳估测或切除后测量息肉大小,病变直径<1cm有132枚,1~2cm57枚,>2cm18枚。组织学证实瘤性息肉136枚;非瘤性息肉71枚,其中炎性息肉35枚,增生性息肉34枚,幼年性息肉2枚。2.2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的比较普通内镜对瘤性息

4、肉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为70.5%,染色内镜诊断准确率为85.02%,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5),普通内镜对瘤性与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59%和70.42%,而染色内镜则分别为85.29%和84.5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表1普通内镜与染色内镜诊断结果比较以往主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蒂及是否分叶、表面有无糜烂等来判断大肠息肉的性质及恶变趋势,由于判断准确性不高,至今对息肉仍采取常规活检及切除治疗。但是不适当的活检和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医生的工作量,也可增加并发症的发

5、生。因此,在肠镜检查的同时,正确判断息肉的性质及发展趋势,对实时选择息肉处理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放大电子内镜及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的应用,检测大肠黏膜微小病变已成为可能[4]。研究发现,息肉黏膜形态结构的变化与病理改变有着密切关系[5],可根据大肠息肉表面黏膜形态结构的不同来区别非瘤性及瘤性息肉,鉴别良、恶性病变。国内外在应用放大染色内镜预测大肠息肉组织学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的报道,Hurlstone等[6]发现,放大染色内镜鉴别瘤性病变与非瘤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2%;彭贵勇等等[5]研究亦发现,放大染色内镜的诊断准确性为89.5

6、%;对瘤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6.6%;对非瘤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4.7%。染色内镜是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黏膜进行染色,使黏膜的结构更加清晰,加强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轮廓更加清楚。靛胭脂是一种色素对比染色剂,根据其在结肠黏膜沟及间隙的分布情况,可显示黏膜细微的凹凸变化,增加诊断的准确性。由于目前放大内镜并不普及,而较新型的普通电子结肠镜均有一定的放大功能,常用的OlympusCF-240I型肠镜可放大20倍,也能显示大肠息肉的表面结构。因此,尝试在普通内镜下通过增加黏膜染色,观察是否能提高对结肠息肉病变的组

7、织学判断。结果发现,普通内镜鉴别非瘤性息肉与瘤性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53%、70.59%和70.42%;而靛胭脂染色后则分别为85.02%、85.29%和84.5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结果与刘贵生[2]的报道相近。提示在无放大内镜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黏膜染色的方法可提高对结肠息肉组织学判断的准确性,这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存在的对非瘤性病变过度治疗的状况,也对指导大肠黏膜病变处理方式的选择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参考文献】[1]白岚,刘思德,智发朝,等.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

8、,2004(2):78-81.[2]刘贵生,龚均,程鹏,等.普通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在鉴别瘤性与非瘤性息肉中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