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

ID:21220703

大小:4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_第1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_第2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_第3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_第4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和配套设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业技术资料分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      2008-05-07发布    200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本标准第5.1条、第5.2条、第5.3条、第6.1条、第6.2.1条、第6.2.2条、第6.3.1条、第6.3.4条、第6.3.5条和第7.2条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其余的为推荐性。  本

2、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山东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  本标准首次发布。    引言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为了应对地震突发事件,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科学合理地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快速有序地疏散安置居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所作的各项规定,是建立在“统一规划、平震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3、原则的基础上。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场址选择及设施配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经城乡规划选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2006生活

4、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8208.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shelterforearthquakedisasters  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3.2基本设施basi

5、cfacilities  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而应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等。  3.3一般设施generalfacilities  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应增设的配套设施。包括: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等。  3.4综合设施comprehensivefacilities  为提高避难人员的生活条件,在已有的基本设

6、施、一般设施的基础上,应增设的配套设施。包括:应急停车场,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应急通风设施,应急功能介绍设施等。  4分类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以下三类:  ——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综合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30d以上;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一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d~30d;  ——I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基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d以内。  5场址要求  5.1场址选择  下列场址可选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7、 ——公园(不包括动物园和公园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区域);  ——绿地;  ——广场;  ——体育场;  ——室内公共的场、馆、所。  5.2安全性要求  5.2.1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  5.2.2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空旷且地势略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  5.2.3应选择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外。  5.2.4应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  5.2.5WO

8、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技术资料分享选择室内公共场所的场、馆、所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或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用房的,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并在地震发生后依照GB18208.2-2001进行建筑物的安全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启用。  5.3可通达性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5.4面积要求  场址有效面积宜大于2000m2。  人均居住面积应大于1.5m2。  6设施配置  6.1基本设施配置  6.1.1应急篷宿区设施  应设置满足应急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