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

ID:212029

大小:1.10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7-07-05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南寨溪大桥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设计初步说明22.1工程概况22.2设计规范22.3主要技术标准32.4构思宗旨32.5主要建筑材料32.6桥型总体布置32.7横断面形式42.8施工方式5第三章设计计算73.1设计资料及基本数据73.1.1设计标准73.1.2材料数据73.2确定拱轴系数m73.2.1拟定上部结构尺寸73.2.2恒载计算93.2.3验算拱轴系数14第四章拱圈强度及稳定性验算154.1主拱圈截面内力计算154.1.1拱轴弹

2、性中心及弹性压缩系数154.1.2恒载内力计算154.1.3活载内力计算214.1.4温度内力计算274.2拱圈作用效应汇总2760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4.3主拱圈截面强度验算304.4拱圈整体“强度-稳定”验算324.5拱脚截面直接抗剪验算34第五章施工阶段的验算365.1槽型箱肋吊运内力验算365.1.1箱肋几何要素365.1.2箱肋吊装内力计算385.1.3箱肋吊运、安装过程中的强度验算445.2裸拱强度及稳定性验算45参考文献56致谢5760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第一章前言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各类必修和选修专业课程之后,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为集中和专一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以往的理论教学不同,毕业设计是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系统地完成一个工程设计,以期能掌握一个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在巩固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可以继续学习到一些新的专业知识,有所创新。毕业设计是

4、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一种良好途径和方法,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本设计中用到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等学科的诸多知识。并且我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参考书籍力求将设计做到规范、合理、清楚。虽然该桥结构不算复杂,但整个结构设计计算量大,数据众多,难度较大。当然,也正是由此,我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它使我这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对我以后从事桥梁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通过设计让我了解连续梁桥的主要特点和施工方法,了解和掌握桥梁设计的全过程;通过

5、老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独自完成桥梁工程的设计计算;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设计中一定存在着缺点和错误,恳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60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设计初步说明2.1工程概况1、气象南寨溪大桥桥位位于清水江中下游流域,三板溪库区之中,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暖湿多雨,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7℃,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七月份平均气温为30℃。极端最低气温-4℃,极端最高气温39.2℃;年平均降雨量1279

6、mm。降雨多集中在4~8月份,多年平均日(日雨量≥0.1mm)为183.5d;流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相对湿度为6%;多年平均风速在0.8~3.0m/s之间,瞬时最大风速28.6m/s,设计风速按18m/s。由于流域属山区,风向多受地形影响,一般北风较多,沿河一带则多为东南风和东风。本区基本风压为400Pa。2、地形、地貌南寨溪桥位区为不对称的“U”型谷,左岸地势陡峻,地形坡度70°,基岩裸露,中等风化带底面埋深约20m,右岸地形坡度40°,岩层产状N20°E,SE∠25°~30°,4

7、45.00m高程以上有少量残坡积层,厚0.5~2.0m,强风化带厚5~15m,中风化带厚10~20m,两岸边坡均较稳定,无大的工程地质问题。3、地质桥位区出露地层为晚元古界上板溪群清水江组第一段中厚~厚层状变余凝灰质板岩夹变余砂岩。自上而下岩(土)层分别为残坡积层(Qel+dl),崩塌堆积体(Qc),及清水江组第一段(Ptbq1)。残坡积层(Qel+dl)由浅黄、黄色可塑性粘土、粉粘土夹块石及碎石组成,厚0.8~3.20m之间,分布于黎平岸及剑河岸490.00m高程以上的平缓地带。崩塌堆积体(Q

8、c)为巨石、块石、碎石及风化土组成,分选性差,厚0.2~0.5m,主要分布在黎平岸。清水江组第一段(Ptbq1)为灰绿—灰色微波状变余凝灰质板岩夹变余粉砂岩,上部基岩为强风化层,下部为中风化变余凝灰质板岩及少量变余细砂岩,岩芯较完整,中风化基岩地基允许承载力建议值2.0MP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图(1990)》,三板溪水电站库区内地震基本度为6度。60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2.2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桥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