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ID:2118697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_第1页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_第2页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_第3页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周昌寿【摘 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必须要激励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画面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理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强调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以“仁”为基础的美学思想和美善结合的美育思想,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往往借助于一篇篇融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等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过程中表现出来,培养学生能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从而能够进行美的创造,树

2、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刘勰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的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的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而作为美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而言,其素质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有审美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品味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从而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实施提供认知性方向。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中学语

3、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一、激励学生感受课本中的画面美罗丹曾说过:“美的事物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语文工来说,教材也不是缺少美的,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是美学的载体,它是一个美学系统的存在,其中既有知识的美,也有文化的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态度。教材中有的文章的美主要体现在画面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欣赏这种美。如先生《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动静结合方法来写月下荷塘美景。先写了田田的荷叶,后写荷花和花苞,以及

4、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又写微风吹过叶动花颤的情状:“这是动的画面”。这样动静结合,形象的写出了荷塘的景色富有生气,画面立体感很强,逐出一股美的神韵。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我们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韵美。诗中蕴含了五个画面:松叶上的滴落的雨珠、如轻纱的月光、淙淙奔流的泉水、踏月归来的姑娘、分莲叶而归的渔船……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王维诗中的细腻的笔画、精到典雅的特色,以及一种清新、优雅的气质。二、体味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是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如在古代写“月”诗歌中,月亮不仅仅是一个天体的名称更是思乡的代名词。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写道: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的委婉写出诗人对月怀人的情思,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又如“梅花”,它临寒独开,凭着耐寒的特性,因此,受到了诗人喜爱。北宋王安石《梅花》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既写出了梅花的香气因风远播,又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收到了香色味俱佳的艺术效果。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意境辽阔深远,诗人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寄托在这些看假寻常的意境之中,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作为

6、一名语老师,必须要让自己的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这首脍炙人品的名作,达到审美的境界,进而获得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三、品味作品中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作品的语言是需要反复仔细推敲、反复锤炼。当我们反复诵读这些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音乐美、节奏美和韵律美,让人有一种舒畅、愉悦的享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边的云彩。”就其整个诗节来看,处于固定的位置上的诗行,其音乐和韵脚大致是相同的或相近的,整首诗则是由相同变化的诗节来组成,是诗歌音乐美与建筑美的和谐统一。四、感受作品中美的形象许多文学大师

7、为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春花秋月,鸟鱼虫兽都以不同美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读孙梨的散文《黄鹂》一文,我们似乎听到了黄鹂的尖锐而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鸣叫,明白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一部文学作品能做到“一草一木总是情”,培养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除此之外,古今中外的作家还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诸葛亮让人看到智慧的力量,林黛玉让人看到叛逆的形象,哈姆莱特看到了英雄的崇高美.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