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83167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图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图式: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图式不受自然空间的视觉限制,是建立在心理空间和自然空间基础上的带有个人主观感受和精神内涵的空间结构,是自然客观物象与画家心象相同构的视觉图式。“三远”、“以大观小”“虚实相生”等是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的主要图式特征,这种空间图式特点源于中国人的宇宙观。 关键词:山水画;空间图式;自然空间;心理空间 任何艺术创造都不是孤立产生或艺术家凭空想象的结果,任何绘画表现形式都会受其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空间图式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独特的审美意识。中国山水
2、画空间图式不受自然空间限制,是打破时空界限带有个人主观感受和精神内涵的空间结构,是自然客观物象与画家心象相同构的视觉图式。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空间图式和西方风景画的空间图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绘画空间主要建立在科学的、客观视觉的基础上,强调焦点透视下比较真实的视觉空间;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则强调整体性的空间意识,没有固定的视点,运用流动游移的观察方法自由地组织画面空间结构,这种观察和表现方法源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给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带来了丰富而独特的视觉图式。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历代画家在表现自然景
3、观时都不以客观自然的具象描摹为主,而是利用自然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结合和相互转换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山水画创作中强调主观意识,在对自然山川宏观、整体的把握中充分发挥创的主观能动性,寄情于景,在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自由表达。中国人对宇宙时空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空间图式特点。 一、“远”的空间图式 “远”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独特的空间图式。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他说:“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
4、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渺。”“三远”即指“高远”“深远”“平远”,主要指画家仰视、俯视、平视三个不同的观物角度,三者结合运用为山水画的取景和构图获得更灵活的途径。“高远”是在峰下仰视看山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高大、崇高的空间美感;“深远”是从高处俯视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视觉效果,“自山前而窥山后” 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有节奏的,“深远”往往不能单独存在,一般归于“高远”或“平远”之中。“平远”是平视看山所获得的视觉景象,“平远”给人精神一种空旷、幽远
5、的感觉。“远”作为的一种境界,成为中国山水画独立的审美范畴,也是山水画空间感营造的重要表现方法。 山水画空间图式对“远”的追求是和人生的境界紧密联系起来的,“高远、深远、平远,其作用皆把人的视力和思想引向远处,或远至灵霄,或远至天际。 总之,要远离尘俗和烦嚣,而随着山的远把人带到远的境界,使人生被凡俗尘嚣所污黩了的心灵,得以暂时的清洗、更换。”“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理解和表现,画家的视线和想象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以一种游移的动态视点关照自然,根据自己的“心象”需要自由地推远或拉近物象,对自然空间物象完
6、全根据表达需要加以自由组织。这种空间图式虽然不符合人们客观视觉感知,但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审美需要,是中国绘画对空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表现特征。 二、“以大观小”的空间图式 “以大观小”的关照方式在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中最为常见。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
7、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景;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景。似此如何成画?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问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沈括认为李成将自然真山水中仰视飞檐的视觉真实表现在山水画中,与山水画整体空间结构不协调。指出在自然真山水中视觉的局限性,画家如以客观视觉所见描绘自然就不会有“重重悉见”“溪谷间事”以及“中庭及后巷中事”等,简单地再现描摹自然的表现方法缺乏绘画语言的丰富性。沈括提到的“以大观小”不是对自然真山水具体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而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空间图式的思维方式。 “以大观小”的视觉图
8、式贯穿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之中。不拘泥于自然界真山水的视觉所见,超越了具体的时空界限,调动画家的主观想象,用山水来表现画家的心灵世界,塑造精神空间,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图式。 三、“虚实相生”的空间图式 “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本质。“虚实相生”的空间图式法则源于道家哲学的“有”和“无”,老子在其论著中提出了“有无相生”的命题,并提出了“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