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

ID:21179962

大小:994.5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0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_第1页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_第2页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_第3页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_第4页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1年上海市六校(高三)历史测试上师大附中满分150分14:00-16:00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一首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A.尼罗河B.法老C.金字塔D.祭司2.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习惯法形式:十二铜表法前3C中前6C末前449年成文法适用范围:公民法万民法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

2、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世界”是指A.波斯帝国B.奥斯曼帝国C.蒙古帝国D.阿拉伯帝国4.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

3、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5.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6.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他所说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4、     D.行省制度7.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8.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9.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0.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11.请根

5、据下面一组历史图片的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主题元朝疆域图(局部)步辇图清军平定准部叛乱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A、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B、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具有向心力C、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与巩固D、中国政权平定边疆地区分裂势力12.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苏

6、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13.《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B.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D.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14.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15.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

7、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16.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也有学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B.要鼓励历史研

8、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17.18世纪初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