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79796
大小:11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0
《公共物品边界变化和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屆“21世紀的公共管理:機遇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公共物品邊界的變化與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給王廷惠*王廷惠,經濟學博士,廣州市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聯繫電郵:wth2000@163.com。本文得到2006年度暨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引進人才專案和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八次(2006年度)社會科學研究專案的資助。(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經濟學博士教授)摘要:公共物品的邊界和範圍,實際上很難明確劃分。大部分物品介於純粹公共物品和純粹私人物品之間。引入產權制度、組織以及技術等排他手段,公共物品能夠由私人有效供給。爭勝競爭市場
2、過程中的企業家行動總是能夠展示出公共物品的多種私人供給方式。一定情況下,搭便車和排他問題不再成為提供公共物品的制約因素,非贏利性行為下的民間公益,也是公共物品私人供給的一種現實模式。關鍵字:公共物品邊界私人供給排他手段競爭性供給安排公共物品的邊界和範圍,實際上很難明確劃分Goldin(1977)認為,沒有什麼物品或者服務是天然或者固定的公共物品或者具有外部性,不過是存在平等進入和選擇性進入的區別罷了。平等進入(equalaccess)是指通過稅收獲取資金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務,如果不是由政府提供或者通過稅收獲取資金,就是選擇性進入(selectiveaccess)。。正如
3、奧爾森認識到的那樣,大多數公共物品只有在某一特定集團中才有意義,公共物品必定是某個集團的公共物品,對另外一個集團則可能是私人物品。verEecke(1999)不認為存在任何客觀標準作為劃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合適依據,公共物品應該理解為一個抽象概念,而不是指具體物品,同一個物品可以同時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表示一種難以實現的集體獲益機會,這種集體獲益機會的實現程度和實現途徑,反映出經濟制度、倫理、文化、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大部分物品實際上介於純粹公共物品和純粹私人物品之間。純粹的公共物品並非無所不在,而是很難發現(Steiner,1977:30-31)。公共和私人領域呈
4、現出一種交互影響、相互重疊的關係。公共領域是一個混合體,涉及公共也涉及私人。公共物品都具有一定的私人物品特徵,可能不完全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或者排他程度和競爭程度在不同情況下差異較大。公共物品具有私人物品的一定特徵,決定了公共物品能以私人方式提供同時,私人物品通常也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特點,私人物品的消費可能也會產生一些外部效應,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這種情況是正外部性重點討論的問題。。大多數非純粹的、混合的或者准公共物品兼具私人物品的一些特徵和公共物品的某些屬性。對公共物品不同屬性和特徵的分析,是決定不同性質公共物品提供的競爭性制度安排之基礎。相當部分的公共物
5、品均可通過私人方式提供,不一定非得政府介入。借助斯密秩序概念解釋所有私人物品,運用霍布斯主權國家概念詮釋所有公共物品,這樣極端簡單的理論判斷和思維,無助于解決現實生活中複雜的公共物品問題。因此,以開放方式思考現實問題,在尊重人類豐富的歷史經驗基礎上,探尋多種靈活有效解決公共物品的具體方法才是適宜的。一、公共物品邊界的改變:多種排他設置的引入..非排他性可以解釋一些自然公共用品遭到損害的原因。過度使用空氣、水和其他自然資源所產生的公地悲劇,原因在於存在不可或者難以排他的共同產權。由於公共物品私人供給的最主要困難在於非排他性所引起的搭便車問題以致於在德姆塞茨1970年發表“公共物
6、品的私人生產”一文後,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非排他性是提供公共物品唯一的嚴重問題。,這樣,思路可以沿著通過排他制度設置、某種排他技術或者方式,實施選擇性進入(Goldin,1977)來解決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效率問題,進而可以觀察到公共物品的邊界事實上是可以變化的。實際上,存在多種可以運用的排他設置和排他技術實現公共物品排他供給,使得公共物品具有私人物品屬性,因此能夠由私人有效提供。通過採取各種“選擇性進入”措施,經典的公共物品也有可能實現私人的有效供給。這樣,搭便車問題就不那麼重要了,比較平等進入和選擇性進入的成本成為關鍵。只要選擇性進入方式提供的物品能夠節約成本,就是可行的有
7、效供給方式。與強調技術性排他措施(Goldin,1977)不同,這裏強調制度、組織和純粹技術等多個層面的排他設置引入,使得公共物品也能夠由私人有效供給的情況。實際上,排他成本有時被錯誤地判斷和高估了,因而妨礙了私人以可行方式有效提供。1、“公”與“私”、“內”與“外”以及公共物品的私人化——界定產權:排他的制度技術及制度設置私人經濟主體決定是否生產私人物品或公共物品,取決於是否存在非負預期收益,非排他性使這種預期降低,從而使得私人主體不願意生產公共物品。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搭便車動機,企圖享用他人可能會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