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

ID:21179678

大小:6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0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_第1页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_第2页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_第3页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_第4页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国家治理理念主张国家建构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与融合,力图在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社会发展共担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从理论范式上来说,国家治理模式转型体现了公共行政从功能主义、解释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的系统过程。建构主义主张在自我治理、参与民主、公共协商、多元协同等方面有更多的建树,在国家治理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既要通过国家治理价值、结构以及程序的整体推进而寻求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又要超越社会建构本身在制度规范供给与克服市场失灵上的不足,而发挥国家在宏观引导、顶层设计、制度供给以及政策规范等方面的必要作

2、用。  〔关键词〕国家治理;社会建构;多元协同;制度规范  〔〕D035〔〕A〔〕1000-4769(2017)06-0001-06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研究(14JZD029);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简介〕张振波,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研究员;  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建构〔〕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国家治理理念主张国家建构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与融合,力图在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社会发展共担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从理论范式

3、上来说,国家治理模式转型体现了公共行政从功能主义、解释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的系统过程。建构主义主张在自我治理、参与民主、公共协商、多元协同等方面有更多的建树,在国家治理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既要通过国家治理价值、结构以及程序的整体推进而寻求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又要超越社会建构本身在制度规范供给与克服市场失灵上的不足,而发挥国家在宏观引导、顶层设计、制度供给以及政策规范等方面的必要作用。  〔关键词〕国家治理;社会建构;多元协同;制度规范  〔〕D035〔〕A〔〕1000-4769(2017)06-0001-06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

4、新社会治理体制与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研究(14JZD029);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简介〕张振波,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研究员;  金太军,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南京211815。  一、国家治理能力的建构主义取向  自从国家治理进入中国顶层设计的政策文本,其无论是作为一个治道逻辑的阐释学概念,还是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模式选择,都标志着我国进入国家建构、社会建设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新阶段中,以国家对社会的管控或疏离为核

5、心逻辑的公共行政模式,都无法适应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现代社会,故而国家治理能力将实现国家自身制度体系的完善与成熟与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与融合〔1〕,并在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社会发展共担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2〕因此可以说,当前时期的国家治理呈现出建构主义的内在取向,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也相应地需要以社会建构与社会治理为基本实现路径。  以国家对社会的管控或疏离为核心逻辑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建立在功能主义与解释主义的二元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功能主义伴随新公共管理运动而兴起,并作为找回国家自主性与质疑国家超理性〔3〕之间的一种折衷方案或中立价

6、值而得到广泛应用。功能主义假定人都是具有自然理性和利己取向因而是被动的和反应式的,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规则的应用,就能得到整齐划一的行为取向和预想建构的社会现实,因而其关注点在于行政单位间机构、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性。在此指导下,技术、理性以及科层体制主导了传统行政原则及其组织方式,组织被看作为一个自治的个体为达到经济收益而在一起工作的集合,角色和任务被分配下去,以确保个体满足组织的目标要求。个体被假定为了达到组织的要求而需牺牲他们的自治,自我也被还原成组织结构中的个人角色。〔4〕相对地,解释主义则假定人是积极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主体,因此解释主义者主张从社

7、会环境中行动者的立场和视野出发,在行动参与者而不是行动观察者的框架内寻求对制度施行和政策创制的解释与认同。例如形式上强调主体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治理话语,就是解释主义的一个概念建构。然而,治理在学界中甚嚣尘上的表象却难掩其仅能作为一种理性化想象的本质,因为治理在脱离了国家的制度、组织、资源以及意识形态的供给之后常常陷于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之中。〔5〕故而,尽管解释主义因其通常朝向或应用于有主观意图的客体而被看作是更具有实践性的途径〔6〕,但其与功能主义一样都被视为是一种单维度、僵化封闭的行政理论,它们要么关注制度结构要么聚焦主观个体,而未提供一幅描绘全部公共行政模

8、式的完整图景。  建构主义融合了批判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