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

ID:21177335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_第1页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_第2页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_第3页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_第4页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钟嵘承接前人的“感物”话题,提出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命题,同时,又论及四时感物和人生境遇、社会现实等对人的灵魂的触动,认为是这种感物促使了诗人陈诗展义、长歌骋情。他的“感物说”在注重自然感应的同时,又注重社会现实的感应,尤其推崇社会人事中的“怨”,这是对前人“感物说”内涵的丰富。  关键词:《诗品序》感物说内涵    钟嵘在《诗品序》开篇提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之后接着写道:“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

2、诸诗者也。”认为诗是由客观外物的触发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和谐统一。这与陆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私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和刘勰《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相同。他们都清楚地看到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活动的关系。钟嵘承接前人的“感物”话题,提出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命题。  一、传统感物的诗意回归  由于强烈的政治功利驱动,先秦两汉的感事、感时多借助于某一事件、某一现实来宣扬政治人伦道德的教化,即使是对自然

3、物象的感应,也要将之强行归类到感事、感时与政治人伦教化的门下,认定它就是“言志”的。虽然“天人合一”的论述不断,但在人们当时的文学艺术观念中,自然之物并没有独立,只是充当着人们的政治伦理道德教化的工具。  魏晋时期,自然之物开始觉醒并独立,感物进入了自然和自由的阶段。这是对“天人合一”观念的回归。这种回归的背景是儒学式微,淡化了感物的自然和自由的本质,却赋予了感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儒家所赋予的感物的社会责任在魏晋时期被逐渐忽略,而在南北朝时期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钟嵘强调诗歌的感染力量,指出:“动天地,

4、感鬼神,莫近于诗。”是什么造成诗歌的这种巨大感染力呢?“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诗人将主观的感情灌注到自己的作品中,赋予诗歌以浓重的情感色彩。“摇荡性情”在这里具有关键作用,只有有了情感的参与,才能是完整的诗歌创作,诗歌才能产生“动天地、感鬼神”的艺术感染力。哪些东西能唤起人的情感呢?“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钟嵘清楚地感觉到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活动的关系。一方面,人们的爱和恨、喜和悲这些剧烈

5、的情感,虽更多地与诗人的个体有关,却都能在自然景物中找到对应。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对诗人的情感有促发作用,它能撩动人的思想,触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要表达内心情感的创作冲动。  感物引起了诗歌创作的发生,诗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在一刹那间开始生成。他强调诗歌的“动天地,感鬼神”,不是强调教化,而是凸显感物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感物的面扩大了,深度增加了,内涵丰富了。钟嵘的“感物说”在注重自然感应的同时,又注重社会现实的感应,注重文学艺术创作感应之于社会现实的责任。  在钟嵘的感物的思想中,诗人与社会现实的感应

6、也像与自然物象的感应一样是自然、自由的。而先秦两汉的文学教化是强行赋予、刻意赋予,没有任何自然和自由可言。因此,钟嵘的感物美学不是对先秦两汉感物美学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诗意的回归。  二、“感物说”内涵的丰富  钟嵘“感物说”的内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开始明确关注社会现实,高扬社会责任,这得益于“物”的视野的扩大。钟嵘的“物”意指两个层面:其一,自然风物;其二,现实境遇和社会人事。这两个层面的物都能与诗人产生感应。钟嵘认为真实的情感不仅仅于美丽的自然,更于现实生活的激荡。在《诗品序》中,他说:“若乃春风

7、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故词人,罔不爱好。”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去国离乡、兵灾战乱等社会因素对人们的情感起着生发的作用。钟嵘对“感物说”的理论创新表现在对人与人生活的现实境遇发生感应的阐释上。这种

8、阐释以前代优秀的诗歌《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创作实践为依据,将诗与人的距离无限拉近。从这些感荡心灵的诗篇里,钟嵘看到更多的是不幸和痛苦,这些不幸和痛苦又于社会的动荡,于朝代的更迭,于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或生离死别,或志不能立,或道不能行等形形色色的人生遭际作用于诗人内心,一旦受到外物的刺激,郁积于胸中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