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74556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专题2 宗教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2宗教文化专题二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文化概述第一节:中国宗教文化概述1、【摘要】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2、【摘要】两汉之际佛教才传入,东汉末道教才产生,唐代西方的景教、袄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原,原来基督教数度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各种宗教的产生和外来宗教的传入。第二节、中国的佛教(一)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1、【摘要】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2、【摘要/汉地佛教】汉地佛教是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脉
2、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人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佛教传入我国汉地的年代,学术界以及佛教界一般以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3、【摘要/佛教转入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奠定佛教思想传播的基础阶段。因这一阶段主要以译经为主,故又称为“译经阶段”。东汉之后,来自西域的高僧中翻译家众多,其中以号称“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为最。 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建立了自己的使戒制度,从此出家人不再只是‘剃发”、“染衣”,而且也都能“受具”(受了‘具足戒”,方能成为正式的合格僧人)了。有了正式的中国僧人,这才标志着
3、“中国佛教”有了正式的信徒。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规模的石窟寺开始出现,如著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均开凿于此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全方位接受印度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在雕刻手法方面,基本上采用犍陀罗艺术风格,人物形象清瘦秀骨,与隋唐之际的雍容华贵造型截然不同。大石窟的出现与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时所住的石室有密切的关系。 隋唐之际,佛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名僧辈出,创立了佛教八大宗派,并相继传播到海外。这一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佛教的世俗化。同时,宗派佛教的出现,则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成成为名副其实的
4、“中国佛教”。这一时期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诞生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禅宗和净土宗。4、【藏传佛教】佛教最早在西藏传播大约在5世纪,但由于当时的吐蕃各部尚无文字,因此佛教的传播在藏地非常缓慢。7世纪前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王朝的文成公主,并为她们带去的佛像分别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约在779年,吐蕃的第38代赞普赤松德赞请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在山南修建了桑耶寺,这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寺。该寺首次供奉“三宝”(佛、法、僧),成为西藏第一个出家僧团的修习之处。至“热巴巾”(“赤祖德赞”的俗称)赤祖
5、德赞时代,政府推出了“七户养僧”制度,即该制度的推行,为佛教在藏族地区的传播、普及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藏族历史将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统治时代,称为“前弘期”,将他们三人并称为“祖孙三法王”。9世纪中期,朗达玛登上赞普宝座,在藏族史上将朗达玛统治时期称为“毁法时期”。 lOO年之后,佛教再次从安多、康巴地区传入西藏,开始了所称的“后弘期”。“后弘期”时代,代表奴隶主各个势力的宗教派别开始出现,按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是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噶当派(格鲁派)(黄教);5、【摘要】宁玛派(红教),
6、即宁玛瓦,意为“古旧”,以弘扬旧密法为主,故称旧派,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派。多吉扎寺、敏珠林寺被视为宁冯派的祖庭;6、【摘要】噶举派(白教),即“教传”之意,这一派传教的方法是师父传授于徒弟,徒弟要心领神会。该派注重密法,不重经典。7、【摘要】萨迦派(花教),该派寺庙外墙涂着象征文殊、观世音、金刚手三大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称花教。8、【摘要】格鲁派(噶当派)(黄教)(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由于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以当格鲁派获得发展后,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变成了格鲁派的
7、寺院,噶当派如今已不再单独地存在)。9、【摘要】1373年,年仅16岁的宗喀巴到西藏求法深造。1409年,他创建了格鲁派的祖寺——甘丹寺,后来又先后建造了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大寺的建成标志着后来成为西藏第一大宗派——格鲁派的最终形成。10、【摘要】1643年,格鲁派弟子五世达赖在哲蚌寺建立格鲁派政权。固始汗退位后,又将政权交给五世达赖,西藏进入政教合一制时代。11、【摘要】13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又流传到蒙古地区。至今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均信奉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12、【摘要】佛教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
8、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因其经文均用巴利文编写,加之又信奉小乘佛教.而信奉小乘佛教的信徒多为参加佛门第二次集结时的上座长老,故名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巴利语与梵语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古代俗语,后者为古代雅语。在我国诸多佛教经典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