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ID:2116248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_第1页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_第2页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_第3页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语言是新闻传播的媒体。记者采集到了好的新闻事实,只算成功了一半,还需要运用好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语言是新闻工的工具,同时,新闻工又是语言教育工。新闻工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善于运用语言,给读者做运用语言的榜样。本文简要分析了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为读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浅谈新闻语言基本要求  []G210[]A[]1009-5349(2011)10-0089-01    所谓新闻语言,就是新闻写作的规范化语言。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报道的特点决定的。新闻报道有时间性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的特点,决定

2、了对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洁、通俗、生动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新闻语言的要求,提高驾驭新闻语言的能力,对新闻工是非常重要的。  一、准确是语言的基础  1.语言准确,就是在新闻写作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要做到语言准确,需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修养,这里单就写作技巧,谈谈对记者和通讯员的要求。2.少用形容词。新闻语言的美,不是靠笔下生辉,而是看记者有没有准确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本领。一位资深编辑曾对一位基层报道员说:“你若要使用形容词,事先必须要得到我的同意”。形容词往往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使用时要恰如其分,慎之

3、又慎。3.引用当事人的语言,文章更为生动。恰当使用引语有时会出奇效,因为这些引语比笔者自己的话要有力的多。同时当事人往往是事件发生的见证人,把事件参与者或见证者的话引入报道,有时一种注明消息的做法,使报道更可信,更生动具体。4.少用含混不清的、笼统的词语。尤其那些同新闻事实脱节,容易使读者对新闻事实产生误解的词语,尽量不要出现在新闻中,以免产生副作用。  二、简洁明快是新闻的本色  简洁明快是新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对一切新闻体裁的共同要求。新闻贵在言简意赅,没有废话,这样才能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语言的简洁不仅指用字少,而且含义多

4、;扩大语言容量,言简意赅,使“要言”突出出来。要做到简洁明快,就必须直接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不要画蛇添足地穿插一些记者空洞的认识和不必要的解释,不蔓不枝,不转弯抹角。为避免写啰嗦文章,就要下功夫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素材,避免“米不够,水来凑”的情况。同时精心写作。去浮文,砍赘语,把文章写得短小些,精炼些。  三、使报道通俗易懂  通俗的语言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老舍先生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听众,新闻要传播,就必

5、须让人懂,必须做到通俗。  什么叫通俗?实际上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深入,就是对问题认识深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浅出,就是用最简明、最形象、最易懂的语言,把曲折的事件、复杂的问题、深奥的科技知识表达出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新闻,应该写得使广大职工看得懂,喜欢看。写新闻时,能用常用词说的,就不用读者感到生疏的词和生僻字,也不用半文半白的词语;能用短句写的就少用长句;能用单句写的就不用复合句。说话要直截了当,避免拐弯抹角。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要尽可能地作些解释、说明,不要把一些难懂的“行话”照抄照搬到新闻中去。  四、朴

6、实中显生动  生动、具体的东西才能感人。新闻的生动,主要靠对新闻事实的具体描述。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因为语言具体而不是靠华丽词藻感人的。当然,具体客观的事实,需要从深入、细致的观察中得来。  新闻语言的生动不同于文学语言的生动,它要求使用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深挖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情节和细节,也就是使新闻“镜头化”。在描写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时,要他们像电视或电影中特写镜头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川流不息流动着的活水比一潭死水更有生气。要使新闻生动感人,就要多运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这样会使所报道的新闻活起来,语

7、调也显得生动。常常有这种情况,同一题材的两篇报道,一片善于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使新闻跃然纸上;另一篇却与此相反,多用刻板的叙述,将运动状态的事物写成静止状态的事物,使新闻显得沉闷无生气。可见,有好的新闻体裁还不够,还必须选择恰当的语言加以表现。  五、新闻语言要避用生僻字和费解的词语  新闻的语言还要避用生僻字和费解的词语,并节制使用专业术语、行业习惯语、方言、古词、外来词等,有必要使用时应作出解释和交代,帮助新闻受众理解语意。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在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口语广播中,往往使用“俺”

8、“啥”“咋”一类的方言、土话,以为这样可以表现农村的特点和反映农民的泥土气息。其实,表现农村或反映农民的特点,并不在于用不用这一类方言、土话。在一篇报道中,整个新闻语言比较规范,中间冒出“俺”“啥”“咋”一类词语,这显得很不协调。有时,处于引用农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