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5850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因为语言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指出:“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心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作为基础学科的
2、小学语文则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肩负的使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笔者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美国创造学家主张,在培养儿童创造性的过程中,教育者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设定“开发创造性的条件”,营
3、造培养“创造性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及知识环境”。应该说,我们的学生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能,但缺少自由创造的空间和创造氛围。鹰击长空,是因为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碧蓝天空;鱼翔浅底,是因为有了能够任意遨游的清澈江水;学生能够自由地抒写灵性,是因为有了可以自由展示才华的创造空间。雄鹰不愿在阴霾的天空展翅,游鱼无法在受到污染的江河里畅游,学生也无法在一个沉闷、压抑的天地里自由创造。因此,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鼓励他们拥有批判精神,大胆猜测,勇于发表不同见解;要求教师对学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使最大多数之创造
4、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模式,要做到“学教一体,融教于学”的教学方法,如质疑问难法、自学辅导法、反当法、想象求证法、举一反三法、尝试法等,有利于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如,一位老师在讲《雷达和蝙蝠》时说:“飞机是仿照鸟儿制造的,轮船是仿照鸭子制造的。”一位学生突发奇想,问:“能不能制造出一种既仿鸟儿又仿鸭子的东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昂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们又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
5、,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 2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的儿童,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因此,要把学生从传统的,只能一味地听教师讲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把课内时间还给学生。首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还语文课以“朗朗书声”,让学生有时间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文义,在读中理解语义、体味感情、领悟新知。不仅要创造性地运用“看学生读”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要创造性运用“看老师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其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思考是创造的前提,离开了思考也就无所谓创造。应该留给学生思考
6、时间,以利于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为了赶进度、图省事,而把学生的思考时间占用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先让学生自己研究,不要急于把问题扯碎,一句一句地追问;也不要一遇到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把正确答案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要努力做到在学生的思考中激活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要在学生的争论、讨论和辩论中,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反馈让学生调控,总结让学生完善。最后,留给学生写作时间。化读为写是阅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课中留出写作时间,可以结合课文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做到读写结合,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实现读写迁移
7、,仿中有创。学生在写作中闪现了智慧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教师“想”不到,即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3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
8、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如在教《五彩池》一课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