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56025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中医温病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概念、特点及发展规律概念:温病是由1感受温邪引起,2以发热为主症,3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是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特点:1温病特异的致病因素2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温病发生发展总是趋势是:病位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正气由实致虚。二是其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主要表现在其病变过程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起病急,传变快;二是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三
2、是易化燥伤阴;四是易内陷生变,而出现一系列重险证候,如皮肤斑疹密布,腔道出血,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等。二、发展概况、时期:(一)战国~晋唐时期(萌芽时期)此期无专门的著作,温病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关于病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伏气温病的理论依据。关于季节与温病发病的关系,《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暑」与四时温病的命名有密切关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晋葛洪《
3、肘后备急方》(二)宋金元时期(发展时期)金元时代中医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争鸣的局面,在热病治疗上有所突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守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的观点,组创新方。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认为热病初期,单用辛温解表,足以误人,从而创制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方剂,为治疗热病开创了清热解毒先河,使温病的理论和临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之说。(三)明清时期(成熟时期)明清时代对温病的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臻完善,治疗上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
4、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五大特点学术思想:明末.吴又可(有性),继承前人学术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写成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温疫论》,提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说明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另有一种特殊物质--杂气中的厉气所致。不同的病的厉气也不同,又指出使人的病气亦能使动物得病,而不同种属的动物之间对病气的感受性不同,说明厉气致病既可人畜共患,又有一定的选择性。叶天士《温热论》创立温病辨证论治完整体系的杰出代表。吴瑭《温病条辨》,并于条文之后加自注,把方
5、药附于证后,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温病学专著,成为后世学习温病学的必读著作。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制订三焦分证治疗大法;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进行归纳,组创了不少温病方剂,便于临床运用和推广。三、温病的分类其分类在于执简驭繁,有利于指导辨证与治疗,及学习与研究。1.根据病证性质分类依据是否兼夹湿邪,可将温病大体分为纯热无湿的温热类和有热有湿的湿热类。温热类温病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疫疹、疟疾等。湿热类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霍乱等,这类温病起病较缓,兼备湿热证候,初起时热象不十分显著,湿邪偏盛或转化
6、为寒湿时,易伤阳气,湿热化燥化火,可耗伤阴津,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以清热祛湿为主。2.根据发病的迟早及表里不同分类感邪即发,病发于表的为新感类温病,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无明显的里热证候,如风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温病为伏邪类温病,初起以里热证为主,若无新感激发,一般无表证,如春温、伏暑。3.根据病发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分类:肺系温病包括风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脾胃(肠)类温病包括以脾胃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湿温、暑湿,病变始发于阳明的暑温,病变集中在肠腑的霍乱等。不能单一归属其
7、脏腑的温病有春温、伏暑、疫疹、疟疾等。四、病因与发病新感温病是指感邪后立即发病,且病发于表的一类温病,属新感温病的有风温、秋燥、暑温、大头瘟、烂喉痧等。伏邪温病则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病发于里的温病,属于伏邪温病的主要病种有春温、伏暑等。一、病因六淫中的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暑湿病邪、燥热病邪、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等总称为温邪。此外,疠气、温毒、疟邪等,也具有温热性质特点,仍属温邪范围。二、发病(一)发病因素体质:"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体质因素还包括发病后的
8、转归。自然:包括环境及地域因素社会:包括经济、营养、体能、卫生习惯、设施,防疫制度等。(二)感邪途径: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饮食相染,从口入侵,可直犯脾胃及肠道而发病;接触相染,从皮毛入,与具传染性者直接接触,邪从皮毛而入,染易其人。(三)发病类型新感温病特点:初起病邪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