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

ID:2115478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_第1页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_第2页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_第3页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_第4页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杜甫一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入蜀以前、成都至云安、夔州以后。其中成都草堂诗在杜甫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不仅是诗人经历多年动荡生活后短暂的休整期,更是诗人诗歌创作题材转型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意象和风格。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浅谈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  【关键词】成都;草堂诗;含蓄美;闲适;美学升华    从青年时代的放荡山水到入长安后的苦苦求索,从“三吏、三别”的沉郁悲愤到弃官后凄惨的蜀道悲歌,乾元三年暮春(公元760),成都浣花溪畔,诗人杜甫看着新落成的草堂

2、和四周生机勃勃的桃树、绵竹,不禁写下了《堂成》。“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虽是寥寥数语,诗人的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从此,经历了多年战乱和逃亡的诗人开始了他一生中较为安定的四年草堂生活。诗人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两百七十一首诗,呈现了一种与青年时期的裘马轻狂、求仕多年的苦闷悲愤不同的创作风格。在这一时期中,杜甫的创作题材和意象选择虽然更多的趋向于平凡事物,但是诗人却在平凡中见功力,无论是普通的叙事诗,亦或是欲言又止的咏史诗,诗人都在其中蕴含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以达到平凡事物的美学升华。本文仅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浅

3、谈杜甫草堂诗之美。  一、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等艺术创作都讲究意境的创造。“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是创造意境的大家。虽然杜甫生在有着“奉儒守官”传统的家庭,但是多年的求仕无门、政治昏庸、国家动荡已让诗人心力交瘁。况且诗人本身是厌恶官场的机巧和黑暗而真心喜爱自然的,所以此诗的诗人犹如挣脱樊笼复返自然的鸟儿一般,从生理到心理都从长久的压抑和疲惫中解脱出来,其时所创作的大量的草堂诗也表现出了与以往诗歌完全不同的风格: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放荡豪迈,也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愁愤慨,更不是“天明登前途

4、,独与老翁别”的沉郁悲凉,其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萧淡婉丽、细入无间的艺术风格。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是诗人对浣花溪边春景的成功描写。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首景物诗,但是诗人却通过寥寥数字将一副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早春图展现出来。看似是漫不经心率性的落笔,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的搭配运用,由近及远、错落有致的景色描写,无一不透露着诗人的匠心独运。尤其是“鸣”和“上”两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正是因为这静中取动,使得眼前所见之景褪去了寒冬的寂寥清冷,春日欣欣向荣的风韵

5、卓然而出。远近相接,动静交错,意境优美平和。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诗人的直抒胸臆,于平凡中蕴意境之美,这是杜甫草堂诗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含蓄美  《孟子·尽心章下》云:“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含蓄”的观念产生的很早。经过诗歌自身不断的发展,到唐代,诗歌含蓄之美的艺术创造已相当成熟。杜甫是唐诗的集大成者,其诗歌的含蓄之美自然更胜一筹。言有尽而意无穷,借平凡意象入手以将其达到艺术创造上的美学升华是杜甫草堂诗的一大特点,同时这也是杜甫自身诗歌创作的一个新突破。抛去明显意有所指的《杜鹃行》、《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等诗不谈,此

6、时期所作的《江头五咏》也是颇具含蓄之美的典型代表。仅看第三首《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莫砺锋先生在《杜甫评传》中谈及《江头五咏》是这样评价道:“……描绘颇为生动传神,而且注家普遍认为有所寄托。”王嗣奭认为此诗寄托了普遍的人生哲理:“用其长不择其短,无求备于一人”,诗人从较为罕见的不起眼的“栀子”入手,描写了栀子的用途、喜傍江水生长的特性以及果实经霜变红、枝叶遇雨露而显青翠的生长情况等,似无意却有情,歌咏中抒写自己深沉的寄托。即使“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栀子仍旧静静的高贵

7、的生长在那里,映着清澈的江水,不悲不喜,默然寂静。这其中凸显的是怎样一种含蓄的美感,栀子这一平凡的意象在诗人笔下达到了美学的升华。  三、人格美  诗风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体。不论是诗歌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与诗人的生活阅历以及思想性格息息相关。杜甫在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是集大成者,但是他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的同情才更让他的诗歌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即使他在成都草堂居住的闲适的四年,他依旧把自己同国家和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在杜甫的草堂诗中有大量

8、的体现。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春夜喜雨》就表现出了与民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