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

ID:21153554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_第1页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_第2页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_第3页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_第4页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提高途径摘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全面地作用于教师对待和处理教育各方面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从而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着重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对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提高途径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内涵影响因素提高途径  :G451.6:A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信念,是教师专业行为和从事教育工作的深层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同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全面地作用于教师对待和处理教育各方面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从而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发

2、展。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着重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结构与影响因素、提高途径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对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内涵,因为研究者理解的差异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总体上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期望和判断。在国内,有不少研究者更倾向于对教师(自我)效能感做双维度分析,且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倾向于对教师效能感做双维度分析,另一种则对教师自我效能感做同样内容的双维度分析。  可以说目前研究者对教师自我效能的理解仍然存在分歧。要界定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要明确以下内容:首先,教师自我效能感和教师效能感属于两个不同

3、的概念。教师自我效能感应以“自我”为主,而非指全体教师。否则,便成了教师集体效能感的问题。教师效能感则属于更高一层的概念。因此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次,因效能感这一概念涉及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便于研究和讨论,教师效能感和教师自我效能感都应限制在教育范围内,特指教师在教育领域的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感,亦可称之为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最后,教师效能感和教师自我效能感既可作为一整体概念来理解,也可作为一多维概念来理解。当作为整体概念时,教师效能感指教师对于整个教育工作及自身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教育活动的判断和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积极影响能

4、力的评价和感受,也可称之为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当作为多维概念时,不管是教师效能感还是自我效能感,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划分出不同的维度。如对于教师效能感,目前受较多研究者认可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只是其中一种理解而已,还有研究者把教师效能感划分为班级管理和纪律效能、外部影响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三个维度来考查”。同样,对于教师自我效能感,因其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涉及教师对教学执行、班级管理、学习评价、师生关系、教学革新和环境转化等多层面的效能信念,故也可做出多种多维度的划分。但须注意的是,教师自我效能感中不应再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这一维度。如前所述,教师自我效能感亦

5、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因此,教师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我们理解教师效能的两个维度,它们之间是平等并列关系,而非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影响  Ashton等(1986)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一般回避安排他们认为是超过自己能力的教学活动。他们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方面缺乏足够的耐心,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寻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参考资料。p;Hoy(1990)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比低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控制中更易采取民主的态度,倾向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我国学者李晔等(2000)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和自我效能

6、感低的教师在课堂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提问对象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是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的教学表现及效果更好。另外,台湾学者孙志麟(1996)的研究也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班级管理取向有关。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具有人文取向的控制意识和自主取向的动机信念;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则具有监控取向的控制意识和控制取向的动机信念。可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是教学效能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影响教师教学表现及学生学习表现的中介变量。  研究发现,教育能力相近的教师,高自我效能感者比摘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全面地作用于教师对待和处理教育各方面工作的

7、态度和行为,从而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着重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对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提高途径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内涵影响因素提高途径  :G451.6:A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信念,是教师专业行为和从事教育工作的深层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同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全面地作用于教师对待和处理教育各方面工作的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