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郑珍诗歌理论

浅谈郑珍诗歌理论

ID:2115251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郑珍诗歌理论_第1页
浅谈郑珍诗歌理论_第2页
浅谈郑珍诗歌理论_第3页
浅谈郑珍诗歌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郑珍诗歌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郑珍诗歌理论【摘要】郑珍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作为一个著作颇丰的诗人,他用他的诗作不断实践着他的诗歌观点。郑珍没有专门的诗论著作,他的诗歌观点散见于他的一些作品中,《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是他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者。以“言必是我言”作为他诗论的纲领性主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养气”说,在提倡创新的同时要求通过加强人品修养来对古人做到“学而能化”,这些自成一家的诗论观点对当时的诗坛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创新养气力行人品修养  【】I207【】A【】1674-4810(2011)13-0023-01    郑珍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巢经巢

2、诗钞》、《巢经巢诗钞后集》等十多种。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很高,梁启超在《巢经巢诗钞跋》中称他是“有清举莫及”的诗家。郑珍诗作颇多,但关于诗论主张的观点形诸于文的很少,《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他诗论观点的:  我诚不能诗,而颇知诗意。言必是我言,字是古人字。  固宜多读书,尤贵养其气。气正斯有我,学赡乃相济。  李杜与王孟,才分各有似。羊质与虎皮,虽巧肖仍伪。  从来立言人,绝非随俗士。君看人品花,枝干必先异。  又看蜂酿蜜,万蕊同一味。文质诚彬彬,作诗固余事。  人才古难得,自惜勿中弃。我衰复多病,肮脏不宜世。  归去异山川,何时见若辈。念至思我言,有

3、得且常寄。  在这首诗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诗论观点:  第一是“言必是我言”,这也是郑氏诗作的纲领性主张。所谓“言必是我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真实”——情感的真实与表达的真实。比如诗人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大胆创新,作品中有时大量采用口语与俗语,例如《瓮尽》中:“日出起披衣,山妻前致辞。瓮余二升米,不足供晨炊。仰天一大笑,能盗今亦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白话般亲切,反映了贫而能乐的达观性格,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再如《望乡吟》中“铜崖应当白云上”、“崖上还有千万山”中的“应当”“还有”这些通俗词汇的运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眼中所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反映了

4、诗人表达“真实”的诗歌创作主张。  如何才能表达真我?郑珍提出了第二个观点,即“固宜多读书,尤贵养其气”,这里面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读书与养气。诗歌与学问的关系是毋庸多言的,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早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固”字,反映了对这一点的坚信不疑,正如他在《阿卯晬日作》中所言:“读书扫俗说,下笔如奔川”,正是“读书”为他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而他的诗作中对经学章句的引用化用信手拈来,正是得益于他的“多读书”。在强调读书的基础上,郑珍指出了“气”的重要性。这个“气”就是中国传统文人所讲的君子气节,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与义。只有气正,写出的诗才不会是

5、“羊质与虎皮,虽巧肖仍伪”。在创作实践中,只有诗人坚信自己真理在握,才能充分表现出真我来。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如何“养气”:“才不养不大,气不养不成,养才在于多学,养气在于力行。……故古人只顾学行,不去管才气,而才气自不可及。”(《跋黎鲁斯〈慕耕草堂诗钞〉》)也就是说“养气”需要“力行”。“力行”即要重视生活阅历,正是这种重视生活阅历强调有感而发的创作思想,造就了如《游城山记》般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的愤慨不平,对遭受欺骗而愚昧不醒的世道的深切忧患,若不是在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又怎会有态度如此鲜明的“正气”?  第三,郑珍强调人品修养对诗歌的重要性,

6、这也是他的学古观点,即要做到学而能化,学古而不摹古。他认为自古以来有所成就的诗人,决不是随波逐流的世俗之人——“从来立言人,绝非随俗士”;诗的内在品格来自于诗人卓越的人品见识——“君看人品花,枝干必先异”;作诗就好比采蜜,作诗的素材虽不同,但好诗的艺术价值是一致的——“又看蜂酿蜜,万蕊同一味”。也就是说诗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而真善美,则是人品在诗品上的外在表现。郑珍《郘亭诗钞序》说:“故窃以为古人之诗非可学而也;学其诗当自学其人始,诚以其人之所学而志,则性情、抱负、才识、气象、行事皆其人,所语言者独奚为而不似,即不似犹似也。”由此可见郑珍学习古人的态度,是把高尚的品

7、格气节作为写诗的基础,所学的是前人的精神,如性情、抱负、才能、见识等,正如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郑珍所认可的也是学习前人的品格精神,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外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具有了性情、才识等方面的修养,并与广泛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浩然正气,才能真正表现出具有个人特质的“真性情”。郑珍在《跋自书杜诗》曾说:“大抵此事是心画,其本之正、气之大、风格之浑朴、神味之隽永,一一皆由心出,毫厘不可勉为。所谓学,只学其规矩法度耳。要书好根本总在读书做人。”这虽然是在阐释人品对书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也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诗论思想及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