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

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

ID:21149497

大小:60.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_第1页
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_第2页
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中美术实践课分层次分组教学的研究♦韩慧丽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61325摘要:木文运用文献、实验、检测、比对等方法,对分层次分组教学进行了检验与论证,并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从分层设标、分层施教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点。通过数据比对,进一步证实了分层次分组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词:美术分层分组教学研究美术实践课采取分层次分组教学,对提高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人文素养及创造能力都A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重点围绕分层次分组教学这个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宄工作,并收到了理想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在这里提出来与同行

2、们商榷。一、了解学情,合理分层我首先以学生的绘画能力为主要依据,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爱好、领悟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组。这就需要在分组前,留心学生的表现,了解平时的学情,这样才能确保划分层次的合理性,如:按绘画技能的分层分组,可组织学生进行静物临摹,根据绘画水平将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学生是绘画技能与悟性比较好的,称为“学优生”;B组学生是有一定可塑性的,但学习不是很努力,只要老师稍加指导,提升空间就比较大,称为“学中生”;C组学生是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太理想的,称为“学闲生”。这样分组有助于布置学习任务,检查

3、、指导与评价。二、根据差异,因材施教1.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设标、分层施教。由于受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在理解、想象、观察、领悟、分析等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教学目标就很难达成一致。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取区别对待的教学策略,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譬如:在提问方法上,要难易有别,当提问C层次学生吋,设问要尽量简单一些,应以基础性的问题为主;提问B层次学生吋,最好设问一些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问题;提问A层次学生吋,要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其至提问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问题。1.

4、学互助,共同提高。不要冷落那些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关注、多指导他们,要加强自信心教育,鼓励他们勤奋学4、不甘落后,要手把手地帮助他们改画,修正绘画过程中的不足。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倡学生之间的“帮教”活动,鼓励“学优生”当“小老师”,帮助“学闲生”提高绘画技巧。其实,“帮教”过程也是提高自我的过程,也是提高领悟能力的过程,对学生间互助品行的养成有促进作用。2.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成绩差异情况,分别按“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建立学生成长建档,主要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状

5、况,对变化较大的学生,可随吋上调或下调层次组别,诸如:B层学生(学中生),经一段吋间的努力后,绘画技能得到了提高,就有可能升迁到A层,若技能水平有所下降,就有可能下降到C层。该动态管理方法重视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关注了学生的不同需求,营造了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了学习成缋的不断提高。在实施差异性教学吋,千万不要忽视对“学中生”的教学指导,因为这部分学生di多数,是教学对象的主要阵地,只要抓好了“中间地带”,才会有更多的吋间和精力去关注两头,这样才能面向全体、齐头并进。三、结果与分析在检测中,我对

6、高二预先设定了实验班与对照班,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人数分别进行了统计(优秀85分以上;良好75—84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各等级人数差数统计数据看(实验班各等级人数分别减去对照班各等级人数),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的差值分别为10与20,差数都是正值,这说明实验班的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大大高于对照班的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这说明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并H存在明显差异;而及格人数与不及格人数的差值分别为-22与-8,差数为负值,这说明实验班

7、的差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的差生人数,冋吋也说明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四、结论实践证明,在美术实践课中进行分层次分组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该方法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冇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矛盾,有效遏制“一刀切”的教学局面;能以学生的信心教育为出发点,促进不冋层面学生的专业发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考文献[1】罗永华《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ISBN7-5041-1867-2。[2]常锐伦《美术鉴赏》[M].人民美术出版社

8、,2004,ISBN7-102-02981-0。[4】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ISBN7-5622-255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