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ID:2114675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_第1页
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_第2页
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李洪恩  19世纪晚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和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是并行于中国大地的两大政治运动。虽然二者发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之下,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政治运动,都具有伟大的意义。但由于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因而在对危机的认识、解决危机的途径及运动所产生的影响上,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9世纪9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与此同时,封建制度的压迫与腐败,又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代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提出了“变法”

2、的主张,很快得到传播,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这股新的思想潮流,向着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冲击。维新派认为只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以挽救迫在眉睫的瓜分危机。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逐渐看清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本来面目,举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批判,并在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代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则代表了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广大小生产者,对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而对当时出现的民族危机原因的认识就不够深刻,没有从中国自身寻找原因,他

3、们认为出现这样的危机是由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  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等思想武器,进行维新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走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来挽救危机。  义和团运动虽看到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但没有从中国自身寻找原因,加之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因而在拯救危机的途径上,认为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从而展开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一口号虽然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但义和团在主

4、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没有表示要反对封建制度。这表明,义和团运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不能逃脱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窠臼,因而其救亡途径的失败也再所难免。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斗争,一开始就使用了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质。但它笼统排外,蔑视一切外国事物,带有农民落后的封建愚昧的特点,最后变成顽固派手中的工具而陷于失败。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则不可同日而语,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企图依靠当时统治阶级的开明君主的支持,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表现了它的软弱性,也没能取得成功。但它挽救危亡,向西

5、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它同时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大大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新觉醒”。它扩大了满清反动统治的裂口,暴露了守旧营垒的脆弱,斩断了人民对于满清政府的一线幻想。在客观上,它替民主革命运动尽了清道的作用。因而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戊戌变法比义和团运动要深远得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