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

ID:21143833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_第1页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_第2页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_第3页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_第4页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直农话报》科技传播创获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创获姚远(西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基于期刊传播学原理,对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刊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北直农话报》半月刊的农学传播创举作了系统研究。认为该刊是历经三朝,相沿至今的中国农学期刊中连续办刊时间最长的惟一百年老刊。其农学传播创举:一是创造了面向乡绅、野老田夫,将课堂与田间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延伸至社会教育的正确办刊策略;二是选择了以继承中国传统农学为己任,基于雄厚日籍师资条件,经由日本输入西方近现代农学知识和技术,并将其融入中国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定位;三

2、是建立了有效的发行传播网络,达到“月销两千二百余份”的好成绩,成为清末科技期刊最为成功的发行传播范例之一。关键词《北直农话报》;直隶高等农业学堂;西方农学;日本农学;期刊传播学;中国农学史中图分类号:G20;G237.5中文期刊参与农林科学技术的传播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曾将新加坡垦荒、植树、种蔗、植棉,以及兴办农会等传入我国。然而,这毕竟还是出于传教目的和囿于宗教圈内的传播,另外也只是文、理综合性期刊中的内容之一,与专门农刊的传播功用尚有较大差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3、),由上海农学会创刊于上海的《农学报》开创了国人自办专门的农学期刊,向大众传播农林科技学术的先河。然而,其学术性更浓些,“官气”更重些,也仅限于农会一家之力,故传播范围不免受限,起码田间农夫是难以读到和难以读懂的。就连直隶总督袁世凯也认为:“上海《农学报》,专译学理,至今收效无多”[1]。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在武昌创设湖北农务学堂,并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刊《农学报》半月刊,首开农业学堂办刊的先河。然而,它仅出24期,当年即停,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出《蚕学月报》,也很快停刊,直至1946

4、年才有湖北省立农学院仅出1期的《农业学报》,都没有形成较大范围的影响,亦无后继者。由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刊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1905年12月)的《北直农话报》是一份集学术性、普及性于一体,以及集学堂、农会、农务总局三种办刊角色于一体的一份农林科技期刊。其主办者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在相继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农科、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的各个历史时期,也先后相沿创办了10余种农林科技期刊。有关《北直农话报》历史过程、办刊宗旨、内容特色等,已有一些论著涉及[2~6],这里重点在期刊传播学的理

5、论基础上,对其在农林科学技术传播上的创造、收获和贡献作一论述。1中西融通的传播理念适应时势所需,选择适宜的价值取向或确立恰当的社会定位,是期刊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北直农话报》选择了立足于继承中国传统农学为己任,经由日本输入西方近代农学,并将其融入中国农业社会的取向和定位,的确是一个恰切和明智的选择。首先,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的“明治维新”之后,与中国拒西学于门外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而是洞开国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因之国势日盛。由此,一反日本学子在隋唐时代赴中国留学的历史,

6、却形成了在清末大批中国学子赴日留学的局面。辛亥革命前的官费留日学生已达20000人以上,而仅在《北直农话报》创刊前后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滞日中国留学生即达7000人以上[3]。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就是由归国留日学生在当时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1859—1916)的支持下创办的。袁世凯所书的学堂正厅对联即道明了其办学宗旨,即:“儒通天地人技近道矣,学纵亚欧美艺以贯之”。这显然是要提倡一种中西融通的办学之道。该学堂所聘的日籍教习和在《北直农话报》中显示的日籍作者先后就有指宿武吉、山中寿弥、岩田次郎、楠原正三、齐

7、藤胜治、武下松次郎、飞松常磐、高桥太吉、永井勇助、木原金一、山崎隆一、木下米市、米仓又记、酒井亲辅等14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以及宣统二年(1910年),学堂也先后选送刘吟皋、侯嘉宾、穆廉卿、徐廷、石有奇等赴日留学。清宣统二年(1910年)送王祖榘赴法国留学。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1905年12月)学堂监督黄璟也自日考察归来,协同日本农学士楠原正三在日购办农学器具,并考察该国农务各新法,回直仿行。以后,曾多次赴日考察,聘请教习,购买仪器书籍,或购买引进树苗、桑秧等[7]。学堂各

8、科教材,皆照搬日本农科教科书。所开外国语课程中,也主要为日文。这些为经由日本输入西方农林科技奠定了必备的条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第6期《北直农话报》所载玉生的《栽桑适地》一文,即指出:“咱们中国人所以样样儿不如外国,……也没有什么难处,效法日本国就行了”。“就说栽桑树这一件事,在咱们中国人看着,若养蚕就是栽桑算完了,……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