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

ID:21143116

大小:63.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_第1页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_第2页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_第3页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_第4页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政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逐鹿中原”进行竞争的局面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的既定条件,因而分析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试探过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一、跨国公司进入和技术进步效果有观点对跨国公司带动中国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大加赞赏。首先,他们认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多为技术密集型项目,这些项目带来了一系列技术的技术、工艺或设备”。但从这几年的实践看来,凡是这一类型的项目,我国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性大大加强了,技术消化很少,更形不成技术开发能力。如

2、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AMC)的吉普车合资项目,中方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模型车,希望与美方在此基础上联合设计新车。参加论证的美方专家很快得出了结论:这个模型车是美国车的底盘加BJ12变形车身的“混血儿”,对照国际标准,美方找出了200多个错误。按美方专家玛萨的说法:“这种车如果只在中国销售,我们没说的,我们一定大力协助,但这车不是先进的,在国际上没有市场,中国先生们将来不要后悔”。就这样联合设计方案因美国的“技术缺口”理由被放弃了。在迅速缩小“技术缺口”和加工出口的预期驱上,北京吉普选择了按国际市场标准的CKD道路。CKD最主要的缺点是技

3、术的依赖性,表现在:(1)品牌和工业产权的依赖。任何更改包括全部零部件技术都可被视为对工业产权的侵害。(2)国产化中的技术依赖。CKD是指将国外零配件在国内组装,基本上是复制过程,完全依赖于外商的技术规程,中方只有亦步亦趋,逐渐丧失了自主开发的能力。(3)质量标准的依赖。包括整车出口质量认证,零配件国产化的质量认证到目录删除大权也都在外方手上(注:张平.技术优势与跨国公司的产业控制__北京吉普案件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5,(11).30-39.)。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Motorola,Panasonic,Sanyo,Siemens,Oti

4、s等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项目中。这些现象的实质是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引进达到了技术控制的目的。如果说,跨国公司进入推动了一些产业的竞争,增强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消化和开发动力,则这一点应该是成立的,比如家电企业通过技术跟踪使其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由于家电类跨国公司的进入而大大加快了。但这却不是通过“跨国公司将90年代最新设计、最新工艺和技术转让到中国”的,而是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和确认实现的。此外,跨国公司的技术选择是市场导向型的,往往给我们的技术是比它的最高技术低一到两个层次,这一技术层次的产品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当我们消化降低一层次的技术后,高层

5、次的产品生命周期也已经进入高成长阶段,迫使我们不得不多次受让,提高了技术转让成本。实际上,没有独立的技术赶超阶段,企业是无法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和市场具有不可交换性,以“市场换技术”战略设想和实际效果相去甚远,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控制是相依而生的。从企业或产业这一层而讲,技术的产权(propertyright)是属于跨国公司的,它不会因为技术的地域(location)而改变;但市场对于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来讲是共同的,它本来就不是也不应该是国内企业的专利。技术水平提高较快的企业或产业,往往是通过打破原有

6、的技术垄断,形成较合理的市场竞争结构实现了技术进步。而要获得某一产业的动态技术优势,则必须在技术消化之后,进行独立的技术开发和赶超,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这个时候跨国公司是一种阻力而不是动力。在发挥跨国公司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问题上,我们的立足点应是如何通过跨国公司来改善市场结构,让国内企业形成更强烈的技术消化和开发的动力;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把技术转让成本降到最低点。二、跨国公司进入与市场保护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电讯市场的90%,饮料市场的40%,洗涤市场的50%,电梯市场的60%,以及医药、轮胎、橡胶、玻璃、彩色显像管等市场都不同程度地被以跨国

7、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所抢占(注:余光胜,李维.外商直接投资中技术引进的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11):7-10.)。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要确立探讨市场问题的基准点。胡鞍钢(1997)提出的“政府不是保护生产者,而是保护消费者”的观点值得注意(注:胡鞍钢.中国吸引外资是否过大[J].国际经济论,1997,(3-4):34-36.)。考虑市场问题的基准点,是对消费者的短期和长期福利影响。国内企业是为市场中的消费者服务的,如果舍此而产生的企业困境,这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资源配置现象。在影响到消费者的短期特别是长期福利时,才可以考

8、虑是否应该去保护企业或产业的发展,但企业不应成为被保护的最终对象。有两种情况下值得考虑一个市场保护问题。一种是跨国公司进入引起市场垄断导致了消费者短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