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4084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中国与新西兰货物贸易展望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与新西兰货物贸易展望: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订。本文在概述中新两国贸易规模和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对双边的市场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新西兰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进口地,中国是新西兰工业品进口的重要市场,但双边紧密程度有所弱化。中国与新西兰之间存在持久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在不同行业和国别上存在差异。关键词:中国;新西兰;货物贸易;自由贸易协定一、引言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认为自由贸易会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市场扩大以及福利
2、水平的普遍提高。近年来,基于对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不现实性的理智默认,国家和地区间的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盯A)不断涌现。截至2007年7月,成员已经通知《I。式中。的Rxs:、与RcA指数相同,RMs?和RcA有同样的结构,只是采用的是进口数据而不是出口数据,ot表示K产品在世界S部门的出口份额。,因此,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用贸易加权的方式描述一个出口国家某个部门的比较优势和另一进口国家同一部门的比较劣势的吻合程度。互补性指数等于l是个界限,如果计算结果大于(小于)l,就说明出口国i和进口国i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比平均水平要高(低)。总的来说,以
3、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1.但以新西兰为出口国得到的综合指数却小于l。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新西兰在中国总出口中所占份额远小于中国在新西兰总出口中的份额。这点从图2和图3可以得到证实,2006年上述比例分别为0.17%和12.19%。周茂荣(2006)计算的2004年中美综合贸易互补指数分别为1.03和1.01⑤,杨希燕(2005)计算的2003年中日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分别为1.02和0.86,王国安(2006)计算的2003年中国出口欧盟的指数为0.99。与三大贸易伙伴相比,中新之间的互补性指数毫不逊色。可以说,中国
4、与新西兰之间存在显著的贸易互补性。虽然总体上中新两国的贸易呈现出互补性的关系,但这种互补性存在着行业和国别的差异。以中国为出口国的农产品TCI指数只有0.50左右,工业制成品在1.40上下,表明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对新西兰并没有明显的互补性.而]:业品的互补特征显著。与之相反,新西兰作为出口方,其农产品的TCI指数达到5.00以上,工业品的指数只有O.45,其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的互补性极强,工业品则不明显。这种不一致产生的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现状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明显,但农业生产限于技术资金等问题,长期相对落
5、后,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不高;而新西兰是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有“畜牧王国”的美誉,但1-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农产品上,新西兰作为出口方、中国作为进口方的互补性极强;在工业制成品上,中国作为出口方、新西兰作为进口方的互补性很强。同时,无论哪方为出口国,在矿物和燃料贸易中,两国显然不存在互补性。这是因为,中新两国的矿物和燃料禀赋都很匮乏.比较劣势显著。动态来看,除矿物和燃料外,中新的各项TCI指数都稳中有升,反映出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已呈现出非常稳定的状态,是一种持久的互补关系。五、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分析,结论如下:第一,中新两国货物贸易
6、增长较快,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从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第二,中国出口到新西兰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双边贸易结构正逐步优化;第三,对新西兰来说,中国是其重要的进出口市场,但新西兰在中国贸易中的分量很轻;第四,贸易强度指数显示,中国和新西兰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新西兰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进口地,而中国对新西兰工业品进口的重要性也很突出。受东盟和澳大利亚竞争的影响,双边的紧密程度有弱化趋势;第五,RCA指数证明了中新双边贸易结构是符合各自资源禀赋的.同时显示中新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很少有重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第
7、六,在不同行业和国别上,中新的贸易互补性存在差异。两国要素禀赋迥异是其成因。即便如此,中国与新西兰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产业问贸易互补性,稳定而持久。目前,中新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贸易也呈现积极稳定的发展势头。紧密的贸易联系为双边扩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较强的互补性为贸易增长提供了潜能和动力。随着两国市场的相互开放,贸易成本的逐步降低,可以预见,《协议》的签订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深化经贸合作.有效缓解双边贸易紧密度下滑的局面:有利于充分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
8、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改善双边贸易结构,更好地获得产业问互补带来的调剂余缺、取长补短的贸易利益;有利于双边进行有效沟通和磋商,建立贸易争端鳃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和贸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