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炮制的相关问题与未来发展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炮制的相关问题与未来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分析中药炮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探讨,指出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 关键词:炮制化学成份 相相关问题 未来发展思路 R243 A 1008-1879(2010)10-0069-03 中药的功效与其炮制方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药炮制是体现中医用药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疗效。中药炮制的依据,始终贯穿着中医临床与中药药性的两个方面,其治疗作用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能。要充分满足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药物的配伍和合理炮制。 1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 1.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一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 二是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 1.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人肾经。 1.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
3、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2 中药的炮制工艺程序对药效影响 炮制是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方法。包括蒸、炒、炙、煅、煮、煨等炮制工艺,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固有属性,使药物按照中医临床用药要求,发挥最佳疗效。 2.1增强药物的疗效。炮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已被中医临床所证实,并有了专门的炮制学理论。中药炮制后,其成分的理化性质、含量或各成分之间的比例都要发生改变,从而提高疗效,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药物炮制所产生的增强作用,大多早已被现代科学所验
4、证,显示出它的合理性。例如,何首乌,生用性兼通泄,多用于解毒、滑肠,而加黑豆汁蒸制后,所含具泻下作用的成分一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还原糖也增加,故制品无滑肠作用,而主补肝肾,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2.2扩大中药治疗范围。中药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或辅料的协同作用,有的药不但改变其形,而且改变其性,作用于人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如黄连人心、肝、胃、大肠几经,能泻火燥湿、解毒。用酒制后,主要走上焦,清头目之火;用吴茱萸汁制,主散肝胆郁火;用生姜制,主人中焦,清胃热治呕逆。如地黄炮制前用以清热凉血,酒蒸后用以补肝肾。蒲
5、黄生用具活血祛瘀之功,炒炭后则能获得收敛止血之效。 2.3降低或消除中药毒副作用。具有毒副作用的药材,临床使用不慎或不当,常贻误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中毒。中药优点之一,从古至今都起着积极的效果。斑蝥辛寒,有大毒,为常用抗肿瘤药物,但需以甘温的大米加热炒炮制后以达解毒,方可用药。斑蝥主要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其次为蚁酸。二者能刺激皮肤、黏膜发泡,引起肾炎、尿血、消化道溃疡。斑蝥素也是斑蝥抗癌的主要有效成分,加热炮制可使斑蝥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减弱。再如仲景用杏仁治喘咳不熬,只注明去皮,则其有效成分苦杏甙破坏较少。 3 中药
6、炮制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中药炮制的文献研究不足。中药炮制的发展是有其历史沿革的。对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选题提供依据,也可为解决炮制实际问题提供借鉴。文献研究是研究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了解使用某种方法炮制药物的目的,使在研究中能对药物炮制的主流脉络得以清晰。 3.2中药炮制原理研究不够深入。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
7、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3.3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炮制工艺不够规范。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药物的炮制规范,各省均有自己的炮制规范,所以饮片炮制很不规范,净制、切制、炮制等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具体的工艺技术参数,各地各法。加热炮制时间、温度、加热方式都不统一,也直接影响了饮片的质量。 4 如何改进中药炮制学的研究 4.1建立一个中药炮制学研究平台。综合文献研究、临床实践研究、炮制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等环节,形成一整套的研究体系,做到资源可溯可查,平台先进独特。不同与西
8、药,中药研究必须是使用这个科学而成熟稳定的平台去验证已知的事物。如江苏省方剂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科研平台的成功典范值得借鉴。 4.2炮制设备有待标准化。炮制作为一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