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成因(续)

地震成因(续)

ID:21133324

大小:5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地震成因(续)_第1页
地震成因(续)_第2页
地震成因(续)_第3页
地震成因(续)_第4页
地震成因(续)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成因(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的成因(续)一、地震的分类在地球内任何一部位发生的快速颤动叫做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造成近25万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2010年4月14日中国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2千多人死亡。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首先需要对地震进行分类。传统观点将地震划分以下4种类型:1、构造地震由于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变形突然断裂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一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90%以上。其特点是能量大,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最强烈,常引起生命财产等

2、重大损失。这类地震活动频繁,分布普遍,延续时间长,造成的灾害最大。构造地震很少孤立地发生,在一个地区的一定时期内往往出现趋于稳定的一系列地震,称为地震序列。茌地震序列中,最强烈的一次地震称为主震,主震之前的一系列地震称为前震,主震之后的一系列地震称为余震。2、火山地震指由于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导致的地震。因此,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常有密切的联系。这类地震均为浅源地震,特点是震级较小,地震烈度不大,影响范围也小,很少造成大的损失,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3、陷落地震指由于地面塌陷和陡峭山崖岩块突然崩坠而引发的地震。

3、这类地震震级较小,其波及范围也小,破坏性不大,占地震总数的3%。4、诱发地震指由于人工爆炸、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和矿山开采等人类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工诱发地震。当人为因素诱使地下岩块中积蓄的应力超过一定的极限,突然释放就形成了地震。这类地震一般难以造成大的危害。文本将地震分为两大类:(1)、内力地震,由地球内部活动产生的作用力引起的地震叫做内力地震,如传统分类的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外力地震,由地球外部活动产生的作用力引起的地震叫做外力地震,如传统分类的陷落地震、诱发地震,陨石降落地震等。二、传统构造地震成因理论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板块挤压引起的弹性回跳说。可以用弹

4、性钢片变形为例,如图2-1:A—钢片受力变形,发生断开产生震动B—推测地层压力变形,产生地震。图2-1弹性回跳地震成因示意图当弹性钢片两端受力后发生弹性变形,积累弹性应变能量,当钢片弯曲变形到达极限时,便会突然断开,并且两侧的钢片分别向弯曲变形的反方向迅速弹回,在弹回的过程中释放原来所积累的能量并产生弹性波。与此类似,地壳或岩石圈也是具有弹性的刚体物质,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弹性应变,积累大量应变能,当应力逐步增加到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会突然发生断裂或使地壳中原来已存在的断裂再次突然错动,断裂两侧的岩石以弹性回跳的形式恢复变形,同时释放大量的应变能产生地

5、震。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说是1910年由美国学者里德提出的,该假说不仅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并且符合野外的地震形变测量结果,因而得到普遍公认。但有人认为该理论只能解释浅源地震,不能解释中、深源地震,因为那里的岩石处于高温高压下,塑性较强,不可能发生断裂和弹性回跳。本世纪60年代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后,使中、深源地震的成因问题获得了比较合理的解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①、钢片受力断开并发生回跳,这是单一的钢片试验室试验结果,如果在钢片两侧夹有非钢性物质,钢片就不能发生弹性回跳。所有地质体其周围都是其它地质体,弹性回跳地震成因理论同地质体的客观存在不符。②、地震都是发生在某一个点,呈点

6、状。如果是板块构造挤压,应呈线状或面状。③、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大洋板块在大洋中脊形成并向外扩张,然后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消亡。依据该理论挤压碰撞只是发生在两大板块接触带,地震也只能发生在这一部位,那么在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就无法解释了。三、内力地震的成因①、在地球内部存在高温高压的熔融岩浆和气液体。火山喷发如图3-1(百度照片),说明在地球中存在高温高压的熔融岩浆和气液体。图3-1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喷发的一组照片②、地球内部存在熔融层图3-2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曲线图,图3-3是传统观点绘出的地球结构示意图。图3-2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曲线图图3-3传统观

7、点地球结构示意图表3-1是传统固体地球内部结构数据:表3-1传统固体地球内部结构数据地球圈层名称(传统名称)深度(公里)地震纵波速度(公里/秒)地震横波速度(公里/秒)密度克/立方厘米物质状态地壳0—335.6—7.03.4—4.22.6—2.9固态岩石圈上地幔33—9808.1—10.14.4—5.43.2—3.6部分熔融物质下地幔980—290012.8—13.56.9—7.25.1—5.6液态—固态物质外地核2900—47008.0—8.2不能通过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