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

ID:21118535

大小:530.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8-10-19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_第1页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_第2页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_第3页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_第4页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协调,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疾速膨胀的城市空间、闲置铺展的工业园区、过度超前的基础建设、无序建设的空心村庄都将消耗大量土地,最终造成人地矛盾的严重后果。据统计,到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18亿亩耕地红线已经岌岌可危。据青海省(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数据反映,“全省土地总面积7217万hm2,其中耕地仅有68.5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95%,耕地面积规划至2010年为67.80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94%。规划期内耕地减少3.6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步显现,保护耕地的压力

2、不断增大。另外,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惠农政策在西部地区的继续推行和贯彻落实,大量西部地区农村开始突现劳动力和资金剩余现象。由于城乡二元化发展带来的平衡失调和土地收益过低双重因素的影响,大量农业人口迫切寻找新的发展致富方式,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又创造出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农民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抓住这一契机以各种方式迅速融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同时,在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时,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预防并解决好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步暴露的三农问题,再加上我国中东部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已

3、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②虽然,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初期还不具备反哺能力,但基于国家政策倾向和地域人口承载率低等有利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同时进行,有效协调发展,势必给地区发展注入更大能量。西部大开发引来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大部分行业的用工需求得以提高,从而调动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积极性,加之国家对农民户籍制度管理在政策上的不断放松,这些都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了

4、条件。久而久之,广大农民收入方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大量经济资源开始回流到农村,富裕起来的村民收到城市氛围的影响,对居住和生活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取得经济条件较好且获得城市居留权的进城农民,开始放弃农村住宅,在城市购置新①青海省国土资源局.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青海国土经略,2010,(4):6-8. ②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新农村[N].http://baike.baidu.com/view/49666.htm.2万方数据居。而另外一些经济条件一般且没有获得城市居留权的进城农民,则选择在农村重新翻盖新居或者在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段重新划定宅基地建造住宅。农民

5、日渐高涨的建房热情与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镇规划、村庄管理等方面相对落后之间形成了矛盾。另外,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无流动、无限期、无偿使用的宅基地管理政策,加上目前政府对宅基地管理政策相对松散的影响,使广大村民形成了“宅基地私有”①观念,并且普遍存在着早占、多占、占好宅基地的心理滋生,大多数村民放弃村庄内部现有住宅,在村庄周围沿交通便利地区甚至占用大量农田建设新居,这种村庄建设用地粗放式发展势头造成很多农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村庄中心衰落、外延无序扩张的现象,村庄内部旧有住宅闲置、破败不堪,村庄外围新建住宅零乱无序,最终以“空心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解决传统

6、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社会现象,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举措,而对“空心村”的整治则成为这一重要举措的核心内容,利用城市反哺农村这一契机,完成现代化农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转型,做到村庄空间发展的土地集约化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而缓解人地矛盾这一重大问题。1.1.2选题意义1.1.2.1理论意义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农村发展提出八个方面的意见共三十二条内容,其中第四个意见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下设三条详细内容:“第二条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

7、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条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改善”②。社会发展新时期,国家已经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规划提上日程并亟待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平衡与落后的农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矛盾造成严重的“空心村”现象,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是相悖的,因此,应全面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切实有效的解决“空心村”问题。截止2010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18亿亩耕地红线已经岌岌可危。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成果,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造成土地浪①张逸风.河南省“空心村”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②

8、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