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ID:21117975

大小:47.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_第1页
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_第2页
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_第3页
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余丽戴建国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肝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对其治疗非常重要。因依据证型辨证论治。慢性肝炎,证属肝郁气滞、淤血阻塞经络,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急性黄疽型肝炎,证属肝胆湿热入于血分、胃失和降,治宜利胆化湿,和胃降逆。【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07-01我岡是肝炎的高发地区,且随着病情进展大多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传统医学

2、并无“肝炎”病名,多在“胁痛”、“黄疽”、“臌胀”等病证中有相应描述。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藏血、疏泄是其基木生理功能[2]。肝病也就是肝的这些功能受到损害,病人首先表现为阴血不足。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气机的升降平衡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此外胆附于肝,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肝胆表里。肝失疏泄则脾胃失健,胆道不利,胆汁外溢不循常道[3]。中医多以利肭化湿,和胃降逆法治疗。丙医认为肝炎是由感染、中毒、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破坏,肝脏功能受损所导致的疾病[1]。其治疗肝炎多在于抗病毒和控制疾病进展,但尚有很大局限性;中医药治疗疾

3、病以人为木,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治疗肝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此总结如下:1慢性肝炎(胁痛)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中医的“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的总部。胁痛主要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扑损伤、久病体虚等导致肝气郁结,湿热、淤血阻滞脉络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发而为病。典型病例1胡某,女,35岁。初诊:患者患慢性肝炎2年余,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胀,乏力,精神不振数月入院。手背可见散在蜘蛛痣。触诊肝大,质中等,边钝,肝区压痛,脾未及。舌苔白质暗,舌边尖有瘀点。脉沉涩。平日月经延期,血块多,色暗。H

4、bsAg阳性、谷丙转氨酶正常。系肝郁气滞,淤血阻络所致。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组成:柴胡10g、丹参25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丹皮10g、香附12g、枳壳10g、五灵脂10g、元胡10g、蒲黄10g、乌药10g、鸡内金10go上方服14剂,每日1剂。二诊:患者面色黧黑,手背蜘蛛痣,腹胀,肝大肝区刺痛等症状均有好转。故辨治系湿热蕴结肝胆,湿热并重,阻碍气机所致。治当清利肝胆,凉血解毒。以茵陈蒿汤化裁。方药:茵陈30g、栀子10g、大黄6g、龙胆草10g、虎杖15

5、g、丹参15g、五味子6g、滑石10g、败酱草15g、白茅根30g、鸡骨草30g、丹皮10g、赤芍15g、连翘10g、砂仁6g、焦三仙30g。连服30剂,诸症消失。二诊吋主要立足于脾胃为湿邪所困,致运化消导能力减退,故加砂仁、焦三仙醒脾开胃。丹参、丹皮、赤芍入血分,凉血活血散瘀。胆草、茅根等清利肝胆湿热;五味子入肝,降酶退黄。凉血活血药物的应用,使肝胆气机疏泄,肝胆气血运行正常,全方清热利湿退黄。典型病例2陈某某,女,35岁。初诊:患者因肝区隐痛两月余,腹胀纳呆,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腰背酸痛,手足心热入院。患者舌苔白质红,脉沉细弦。

6、B超:肝大,脾正常。西医诊断:慢性迁延性肝炎。系肝肾阴亏,肝络失养所致。治当滋补肝肾,理气解郁。方药组成:熟地15g、枸杞子12g、沙参15g、麦冬10g、白芍15g、当归10g、川楝子10g、香附12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g、元胡10g。上方连服18剂后复诊,病人主诉肝区疼痛停止。继续服用2个月,诸症消失。按语:肝区隐痛,伴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病源于肝肾阴亏,肝络失养所致。故治疗以一贯煎为主,生地换熟地,增加滋补之力。滋补肝肾,理气解郁则病自愈。2急性黄疤型肝炎(黄疤)黄疽是以身黄、B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苏

7、中以0晴黄染尤为严重。其病因与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奋关。病机为湿邪闲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典型病例1薛某,女,38岁。初诊:患者因皮肤及0黄2周,胁痛腹胀,恶心呕吐,食少疲倦纳呆,精神不振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色黄明亮。小便短赤,色如浓茶。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冇力。实验室检査:GPT1256U/L,TTT12U/L,黄疽指数30,胆红素40μmol/L。西医诊断:急性黄疽型肝炎。系肝胆湿热入于血分,胃失和降所致。治宜清利肝胆湿热,利湿退黄,和胃降逆。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60g、大黄6g、栀

8、子10g、金钱草30g、胆草10g、连翘15g、赤芍30g、虎杖15g、白茅根30g、滑石20g、甘草6g、蒲公英30g、郁金10g、丹参15g、藿香10g、焦三仙30g、杏仁10g、橘红10g、半夏10g。上方连服20剂,诸症好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