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15487
大小:77.6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9
《基于体验教育理念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体验教育理念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究[摘要]入学教育可以促进入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但部分高校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等尚有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况。基于体验教育开:新生入学教育,可以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亲和性和实效性,从而让入学新生在环境体验中实现与学校关系和谐,在情感体验中实现与他人关系的融洽,在心理体验中实现与自我关系的统一。[关键词]体验教育新生入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99-04[作者简介]张海兵,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2、讲师(江苏淮安223300)一、当前入学教育的问题(一)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性对于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认识、个性特点呈现出新的变化。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结合90后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教育内容往往不谈与新生关心的具体生活实际问题,而是侧重于学校优势和院系的专业设置介绍,缺少具体的感性指导,使他们感到收获不大,因此他们对学校开展的入学教育活动缺乏兴趣,而学校开展的入学教育也没有迗到预期的效果。(二)形式枯燥单调,缺乏互动性入学教育既要考虑内容的针对性,也要重视教育形式的多
3、样性、互动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还是采取单向灌输,缺乏与新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形式没有创新,只是停留于开大会、作报告等老一套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三)载体形式缺乏创新性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投入到入学教育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流于形式,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没有主动思考新生面临的诸如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职业生涯等实际问题,而只是怡于应付,把入学教育当成走过
4、场、搞形式的面子工作。因此,入学教育的载体缺乏新意,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参与面不广,教育效果较差。二、体验教育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体验教育最早可以从卢梭、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中找到渊源。卢梭认为,在个体的生命面前,教育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的,教育必须听听生命的发言,甚至是借助于生命力量的显现。他提出以行求知、体验中学,这是体验教育的最早来源。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将学校里知识的
5、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受教育者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其成长和发展。“从经验中学”,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连接。由此可见,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是体验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最早完整提出“体验教育”这个概念的是关尚敏,她提出:“改变传统的以教育者说教训导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地
6、为学生创造一个身心体验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迗到净化和升华自我心灵的目的。”后来著名学者刘惊铎在理论上把体验类分为“亲验活动”和“想验活动”,并将体验教育运用到德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当代许多学者也对体验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了我国学校德育和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德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体验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结合体验教育的发展及运用实践,笔者认为,体验教育就是通过组织受教育者的亲身实践,引导受教育者感知、体会教育内容,明确认识态度,形成良好习惯,内化为优良品格。体
7、验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其哲学基础,遵循认识的发展规律,将教育的过程变成受教育者实践的过程和认识的过程,成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体验的过程。体验教育以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规律为其心理学基础,遵循人道德形成的各个环节,认识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意志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亲身体验的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内化为个人品格。体验教育以受教育者中心论为其教育学基础,遵循教育规律,将受教育者变成教育的主动接受者,在体验、感知中实现内在建构。三、体验式入学教育的实施体验式入学教育的目标,总的讲就是通过学生体验,使入学教育的内容能够触动大学生的心灵,进入
8、大学生的内心,最终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从而使大学新生主动接受、快速适应并全力投入大学生活。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环境关系的统一,这主要指与学校关系的统一;二是人与人关系的统一,主要指与家长、老师、同学等关系的统一;三是人与自我关系的统一,主要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心理调适。实现这个目标,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