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

ID:2110319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_第1页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_第2页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_第3页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_第4页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我之所以要重弹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老调,是因为很多中国人误解了现代管理。企业家们常将现代企业、现代管理、现代产权等挂在嘴边,但他们讲的“现代”是被误解的现代,几乎主流言论都围绕着法律、制度、规章,津津乐道于加强监管、控制。一出问题就是监管不足、法制不够。仔细观察大多数的组织,尤其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最大的问题是有法不依,而不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加强控制、加强监管、加强法治等就能完全解决的。现在,政府与企业出了问题,其实多是因为行为不确定性很高,全部可以造假,拿到的统计数据也可能全部是伪造的。现

2、代管理在中国已经走火入魔,而我们的经济转型又需要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越来越多的管理对象将变成知识工,德鲁克的思想在今天需要被重视。德鲁克于1969年在《不连续的时代》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知识工人”一词。他发现了知识工人与一般蓝领工人的不同,他此后的绝大部分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即在于此。之前,泰罗和韦伯所讨论的管理基于对蓝领工人的行为观察,对于蓝领工人,只要监督其行为就可以了。在生产线上的行为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监控的,而知识工人的行为则不易被监控。比如,服务业职员的行为后果是不可测的,至少是不易测的,且该行为后果又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显现——专业知识

3、不够或者态度不佳引起顾客不满,引发严重后果,往往已是一年之后的事了,而且承担后果的可能是整个公司,而不是具体个人。很早,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就谈到组织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等问题,罗纳德科斯(RonaldHarryCoase)也看到了交易成本现象,后来的威廉姆森(Oliveriles)进一步提出人力资源部该变成人力投资部,人力不再是资源,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小老板,公司像是创投,投资每个人力资源,使每个员工都像是创业者。这进一步从德鲁克所说的组织结构中的成本中心制度变成内部创业和自我导向团队制度。负责制应该变成当责制。这就是生产方

4、式该有的变化。组织的三种形态社会形态发了变化,消费者变了,生产方式变了,企业组织形态也在变化。德鲁克说组织有三种:一种叫做军队型,一种叫做交响乐团型,一种叫做X球双打型。顾名思义,军队型就强调大家齐一的动作、一模一样的高度服从、一模一样的管理,把每个人的个性全部消磨掉,然后变成一个生产机械上的小链条。我们经常看到的管理是定规则,行赏罚,往往是没事就罚。为什么“中国制造”想转型为“中国创造”这么的困难?因为我们在军队型管理之下思想没法解放,我记得当年的台湾联考有一个笑话,当局希望下面思想解放,故意出了一个作文题——《推动摇篮的手》,要大家写自己母亲的感人

5、故事,但90%的考生都会如是写:台湾就是那个摇篮,蒋经国就是那只手。交响乐团型的管理最典型的代表叫做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它需要很专业的知识,但却又是呼应大规模生产需求的。比如一旦发生重大车祸,有人送进医院,一群医生护士就冲出去,量血压的、输血的、止血的、抬担架的,送到急诊室,外科医生怎么做,做什么,谁带什么东西进来都井然有序,里面充满了各种专业知识,背后有一套“脚本”,如同乐谱。X球双打型的特色在于所有的员工是在一个共同目标之下应付层出不穷的状况。每一次面对的情况都不同,要靠大家的默契来完成。这种组织将越来越多,它的毛利率会在50%以上,而现在工厂的毛利

6、率只有3%~5%。再回过头来看劳动力,当企业变成知识型企业的时候,尽管员工还在组织里上班,但生产工具却在员工的脑子里,每个人都可以将生产工具随身带,有了电脑之后就更简单了,离职时,只要用U盘把公司电脑上的资料弄走,再把资料删除,生产工具就全部被搬走了,其他什么都不用带,就算不删除,人脉、知识都带走了,资料留给企业了,但企业不一定有能力使用。怎样管理这样的人,东西都在他们的脑子里,在他们的技术中,他们带着生产工具,爱来就来、爱走就走。管理因此要发生重大变革,今天的管理不可能再使用控制他人行为的方式,只能让每个人接管公司。当责不是负责,负责是有一个工作流程

7、,当责是说有某个方向,大家共同往那个方向走,某人负责一个团队,把它带到山头,攻下山头,这是方向。自定目标、自定行动、自定工作法则、自定规章流程,甚至将人事权下放,自己挑自己的团队成员,再甚至由自己管理财务,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在财务上是集中管制的,财务权不见得能全部下放。规章、制度、流程那都是员工自己的事,只要方向一致,甚至工作目标都可以挑,从前德鲁克讲目标管理时,就开始有这样的观点。因为他发觉知识劳工是有发言权的,所以工作目标是谈出来的。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学会将知识用在知识上,诺大一个中国,没有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而一个IBM实验室可以产生一堆诺贝尔奖得

8、主,它是怎么管理的?这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们思考。无为而治中国商道最呼应后现代社会的管理或信息化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