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ID:2110283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本文从德育渗透是中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教师要具备德育、育人的教学艺术能力以及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和途径三方面,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经济建设与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亟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2、质得到提高,迫在眉睫,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作为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人的思想、情感、道德成长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长大成才的愿望和身心发育不成熟间常衍生出诸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解决,不仅影响他们的成长,甚至会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正是如此,中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主题、道德主题产生了理解和学习的需求。要对中学语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要结合教材,把针对以上问题的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起到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的作用。正如古人云:

3、“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二、教师要具备育德育人的教学方法和热情  中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进一步认识世界、明辨事理的重要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良好的性格修养和崇高的人格个性对学生的性格、个性成长都有强大的感染力。面对这复杂的青春世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情感与道德观念成长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主题与道德主题能够积极理解,受到身临其境的陶冶。在智育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也就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教师施教的空间越大,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中学语文教师要在学科

4、教学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更要注重教师自身品德的修养,提高教师对课文道德、情感主题的品评水平。  三、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艺术  (一)让学生在优美语境中受到感染。语文和其他基础学科不同,其进行德育渗透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它的教学内容以优秀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课文《莺》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

5、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在分析莺的特性时,人们喜爱莺是因为莺有活泼好动的习性和美妙动听的歌声。但莺的外表并不美丽,毛色单调呈灰色,暗淡无光,与其美妙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这里学生不难理解,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对莺产生敬佩之情的同时也明白了“做人要像莺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只追求外表美,而心灵美才是最主要的”这个道理。学生产生了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之后,为其品格的优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做准备,在情感上与的思想产生了共鸣,与同喜同悲、同爱同憎。学生在无形中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相貌平平的同学产生了一股“先天不足,后天可补”的冲动;外

6、表端丽的同学也认识到要奋发努力,不甘落后。  (二)让学生接受崇高人格的影响。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些高大人物形象的赞歌。用这些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课文《七根火柴》写了长征途中的一位面临饥寒交迫的无名战士,奄奄一息地躺在湿草地上,用生命保住了火柴,保住了革命的火种,给党和部队带来了光明和生机的故事,表现了无名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不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引导学生对无名战士所处的环境以及把火柴托付给卢进勇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分析时,使学生从这些小火柴起到的大

7、作用看到了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三)让学生在背景介绍中深受感动。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写作的时代背景。为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分析课文前有必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讲述清楚,阐明缘由,启发学生联想文章的内容,而有所领悟。如《纪念白求恩》一文,首先让学生明确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然后教师介绍白求恩来中国的目的和社会时代背景:上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且与德国和意大利结成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大肆发动侵略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