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9177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音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音乐分析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
2、“维也纳三杰”。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是贝多芬悲剧式的愁苦与创作年代的混乱背景相结合的结果,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 这首乐曲创作于1792年,发表于1799年,当时革命爆发,自由与平等受到镇压,所以这首曲子的风格与革命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当时的贝多芬经过生
3、活的磨砺,经常陷入悲剧情绪中,致使整首曲子充满了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整部作品气势磅礴,音调庄重威严,情绪悲壮激昂,是一部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看“悲怆”的乐谱时,发现乐谱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从而揭示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
4、和坚定。 第一乐章是宏伟的奏鸣曲式。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全曲由严峻的和弦进入,象征着残酷命运的威胁,整个悲壮的慢板引子部分,充满古希腊式的悲剧气氛,表现了沉重的压迫下,痛苦的叹息与呻吟。多次运用阴暗的减七和弦,当曲调上行到高音“降A”时,一串下行的音符飘忽而过,仿若轻轻的叹息。在庄重缓慢的和弦多次强调后,双手同时推向到一个宽广激昂的优美旋律,仅仅在引子的部分就强调了与残酷命运的反复对抗,定下了全曲的思想基调。而引子部分这些意境深远的和弦中间,是让人感觉将要窒息的休止符,它们在音乐中仿佛是一种等待和酝酿,积蓄着爆发力,这些休止符穿插
5、于悲壮的和弦中,产生浓烈的悲怆气息。而在引子结束处,从高音倾泻而下的一连串快速半音,犹如奔腾的生命之水,汹涌着流入历史的长河中。 在这之后,我们听到的是右手笔直上升的音型,左手分解八度的主音持续音,节奏坚定有力。这些奋发向上,奔腾不息的音流反映了人们向命运挑战的气势和与黑暗势力抗衡的决心。暴风雨般向上和向下的冲动带有极强的威武激动的因素,具有召唤人们进行斗争的力量。而紧接这股强大爆发力之后的是副部活泼抒情的小快板,旋律是活跃的上行跳音,带有倚音的附点音符和轻巧的三连音下行音调,这部分音符高音区和低音区穿插呼应,与舞曲性的伴奏织体结合,表现了
6、人们对幸福的憧憬与幻想。呈示部的结束部在降E大凋上开始,以主部材料为主,改写而成。这部分音响由低到高,由弱到强,将反抗与斗争的情绪推向高潮。展开部在g小调上开始,紧接着是滚滚向前的分解和弦,紧凑流动的音符仿若远处的浪潮,昂扬激进而后又以分解八度主音持续音和铿锵有力的和弦级进结束这股奋发的浪潮。又是在窒息般的休止后,全曲重复。音乐一往无前,坚定有力,从而使英雄豪迈的性格增添了几分悲壮气氛,仿若一曲胜利的凯歌。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五个铿锵有力的和弦,标示着以所向披靡的胜利结束,又像是在胜利的外围筑起了一道坚固不催的城墙,再不容任何黑暗进入,用最有力、
7、最坚定不可摧的形势结束了这场命运的战斗。如此坚定有力的和弦我相信只有贝多芬能够给予他们最完美的灵魂,也因为他们是贝多芬创造,才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与黑暗战斗后这坚定的光明。 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这些因素彻底地形成了贝多芬初期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喜爱这首刚毅的曲子,就是因为它具有与黑暗残酷斗争的精神。看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了解到,上帝不仅仅剥夺了贝多芬的听力,用我的理解,上帝除了音乐天赋,什么都没有给他。而贝多芬就用这份天赋与看似不可侵犯的命运作着坚强的斗争。它用音符诉说着一切。而且贝多芬的作品
8、并没有大量使用过复杂的变和弦,只用调性中的简单及少数的高调和弦就完美地诠释了他的思想,并且使全世界的人们接受并欣赏。 贝多芬的精神大多体现于他的作品中,如果用文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