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美来浸润心灵

ID:21078655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拿美来浸润心灵_第1页
拿美来浸润心灵_第2页
拿美来浸润心灵_第3页
资源描述:

《拿美来浸润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拿美来浸润心灵------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寓美于德教学法的探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但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一直停留在该学科内探求,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一直走不出伦理说教的误区。近年来,我试图从美学和思想品德课的交叉边缘处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设想缘于我对劳承万的著名猜想:“展望将来科学的皇冠,将从中介思维里获得”。后来,我对美学的初步探讨,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发现美育与德育的交叉处有块中介领域。本文拟就以美引德,以美明德,以美归德三方面浅淡寓美于德教学法的操作理念。一、以美引德,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美育的特点在于用感性形式来以情动人

2、。因此引“美”的活水必定能激活“德”之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没有情感的介入,就没有对“德”的追求的原动力。这样唤起人们的道德情感就成为德育课的必然,而美育是焕发情感因素的最佳方式。德国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并认为任何利害关系的审美判断力(情)是沟通对自然规律必然性认识的“知”和获得道德与意志自由的“意”之间一个必不可少的桥梁。可见“以情动人”是达到以美引善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学角度也可以看出移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间的重要中介变量,而且只有在这种移情的作用下,个体才易于做出利

3、他的道德行为。这就是说,在思品教育中,一定要用动情使个体从受困扰的当事人的角度看待其所处的环境。而美育的欣赏,不强迫命令,不说服动员就达到应有的目的。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为”。例如我授第八册第1课《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我深入研究教材,找到了吴良珠,李向群美的形象,美的行为为情感的切入点,而且设身处地地将同学们的情感溶入人物崇高的情感中,使同学们深深懂得英雄人物品格的崇高美,在欣赏到人物美的形象和美的行为的同时。激发出一定要向英雄学习的道德情感。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使学生“爱之切”,必然要激之情,才能达到“爱之切”。只有这样

4、通过美唤起人们对美的事物的道德情操,才能有道德认识的欲望和动机。很明显,一个对祖国的过去和将来了解甚微的人,不可能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因此,以美为切入口来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操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必然。二、以美明德,净化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有是建立在道德认识上的情感。有了道德情感有完善的道德认识,因此以美明德,净化道德认识有显得十分重要。犹如引来活水,不正确保护同样会变成一潭死水。孔子认为“知者不惑”就是十分重视正确的道德认识的作用。孔子明“理”的方式是重“乐”。这里“理”就是道德,“乐”就是美育,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何不“以美明德”呢?实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

5、,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而德育课解决的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善”的要求。从而在德育过程中渗透美育,变伦理的教育的强制性为自由教育,才能凑效。一切说教式的强制的德育是行不通的。只有寓教于乐的方法才能净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达到明善的目的。这种积极的接受某种道德教育,努力掌握道德知识,净化道德认识,必然会有推动转化为道德信念。正所谓“知之者”,“乐之者”就是道德信念参与的结果。我在授第七册第6课《守公共秩序》这节课时。当同学们听到毛泽东守公共秩序时,课堂上七嘴八舌,有一名同学说:“领袖肯定讲文明,讲秩序。”我立马跟着说:你说对了。每个人都要做到行为美。”“诸

6、如执法如山的包拯,大义凛然的文天祥,万死不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惊天动地的行为美楷模。”这些内容的切入一下子使同学们豁然开朗,明白了讲文明讲秩序只是行为美的一种,还有更深刻的行为美。所以用美明德,正如以理“识道”。才能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只有“智明”才能保证“行无过”。三、以美归德,激励学生道德行为。不管是“引德”还是“明德”,其目的在于激励道德行为,即“归德”。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规定:“小学思品课要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在我看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一旦成为推动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必然会成为道德行为的动机。而以美引德,以美明德又促使道德动机

7、的成熟,这时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结合就成为归德导行的最佳时期。因为能明德,就能产生判别生活中的美丑,就有追求美的好人格,就能一心向善。例如我在第三册第四课《当好值日生》示范课时,突然一小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是潘轶值日,她怕脏,没有扫地,我也没替她扫”。我一愣就紧跟说:“劳动是幸福的,光荣的,因为你给别人提供了清洁的环境,人们会赞扬你们的,说你的心灵是美的——”没等我说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那,今天我值日好吗?”课堂上这么以美激发了千层浪。这里其实运用了美育的“自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拿美来浸润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拿美来浸润心灵------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寓美于德教学法的探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但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一直停留在该学科内探求,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一直走不出伦理说教的误区。近年来,我试图从美学和思想品德课的交叉边缘处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设想缘于我对劳承万的著名猜想:“展望将来科学的皇冠,将从中介思维里获得”。后来,我对美学的初步探讨,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发现美育与德育的交叉处有块中介领域。本文拟就以美引德,以美明德,以美归德三方面浅淡寓美于德教学法的操作理念。一、以美引德,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美育的特点在于用感性形式来以情动人

2、。因此引“美”的活水必定能激活“德”之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没有情感的介入,就没有对“德”的追求的原动力。这样唤起人们的道德情感就成为德育课的必然,而美育是焕发情感因素的最佳方式。德国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并认为任何利害关系的审美判断力(情)是沟通对自然规律必然性认识的“知”和获得道德与意志自由的“意”之间一个必不可少的桥梁。可见“以情动人”是达到以美引善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学角度也可以看出移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间的重要中介变量,而且只有在这种移情的作用下,个体才易于做出利

3、他的道德行为。这就是说,在思品教育中,一定要用动情使个体从受困扰的当事人的角度看待其所处的环境。而美育的欣赏,不强迫命令,不说服动员就达到应有的目的。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为”。例如我授第八册第1课《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我深入研究教材,找到了吴良珠,李向群美的形象,美的行为为情感的切入点,而且设身处地地将同学们的情感溶入人物崇高的情感中,使同学们深深懂得英雄人物品格的崇高美,在欣赏到人物美的形象和美的行为的同时。激发出一定要向英雄学习的道德情感。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使学生“爱之切”,必然要激之情,才能达到“爱之切”。只有这样

4、通过美唤起人们对美的事物的道德情操,才能有道德认识的欲望和动机。很明显,一个对祖国的过去和将来了解甚微的人,不可能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因此,以美为切入口来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操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必然。二、以美明德,净化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有是建立在道德认识上的情感。有了道德情感有完善的道德认识,因此以美明德,净化道德认识有显得十分重要。犹如引来活水,不正确保护同样会变成一潭死水。孔子认为“知者不惑”就是十分重视正确的道德认识的作用。孔子明“理”的方式是重“乐”。这里“理”就是道德,“乐”就是美育,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何不“以美明德”呢?实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

5、,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而德育课解决的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善”的要求。从而在德育过程中渗透美育,变伦理的教育的强制性为自由教育,才能凑效。一切说教式的强制的德育是行不通的。只有寓教于乐的方法才能净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达到明善的目的。这种积极的接受某种道德教育,努力掌握道德知识,净化道德认识,必然会有推动转化为道德信念。正所谓“知之者”,“乐之者”就是道德信念参与的结果。我在授第七册第6课《守公共秩序》这节课时。当同学们听到毛泽东守公共秩序时,课堂上七嘴八舌,有一名同学说:“领袖肯定讲文明,讲秩序。”我立马跟着说:你说对了。每个人都要做到行为美。”“诸

6、如执法如山的包拯,大义凛然的文天祥,万死不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惊天动地的行为美楷模。”这些内容的切入一下子使同学们豁然开朗,明白了讲文明讲秩序只是行为美的一种,还有更深刻的行为美。所以用美明德,正如以理“识道”。才能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只有“智明”才能保证“行无过”。三、以美归德,激励学生道德行为。不管是“引德”还是“明德”,其目的在于激励道德行为,即“归德”。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规定:“小学思品课要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在我看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一旦成为推动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必然会成为道德行为的动机。而以美引德,以美明德又促使道德动机

7、的成熟,这时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结合就成为归德导行的最佳时期。因为能明德,就能产生判别生活中的美丑,就有追求美的好人格,就能一心向善。例如我在第三册第四课《当好值日生》示范课时,突然一小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是潘轶值日,她怕脏,没有扫地,我也没替她扫”。我一愣就紧跟说:“劳动是幸福的,光荣的,因为你给别人提供了清洁的环境,人们会赞扬你们的,说你的心灵是美的——”没等我说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那,今天我值日好吗?”课堂上这么以美激发了千层浪。这里其实运用了美育的“自由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