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75680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当代语境中动画的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当代语境中动画的美学从1895年第一部动画短片在法国巴黎公映起,动画便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示着自己超越常规的表现能力和艺术魅力。当代随着科技和媒介的发展,动画所拥有的属性越来越宽泛,领域越来越广阔,其美学特征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媒介化、真实化、奇观化、狂欢化。一、媒介化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动画对媒介的依赖。动画自产生之日起,X#传播媒介就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没有必备的摄影、录音、剪辑、放映等器材,动画电影就无法产生;没有现代摄像、录音、无线发射、无线接收、电子成像等技术,电视动画也无法产生。媒介直接制约着动画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现代电子媒介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动画对媒介的依赖只增不减。以前,动画电影作品可以通过电视的方式传播,早期电视播放的动画片,基本上是动画电影短片,即便到现在,我们也依然能在电视上欣赏到各种动画电影作品。但是反过来,电视动画却因制作和表现上的限制,无法通过电影传播。X络媒介兴起后,动画的局限性就更加明显。动画电影、动画电视剧可以通过X络的方式传播,但X络动画却无法在电影和电视上表现。由此可见,在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动画的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扩展,但其传播媒介却限制了其表现,以至于特定的动画形式必须依赖特定的媒介而存在、而传播,可以说,动画与媒介已经形成了生死相依的关系。第二,媒介对动画的规约塑造。当代动画与媒介之间虽然是一种生死相依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可逆的,动画必须依赖媒介而存在,而媒介却不一定要依赖动画才有意义。无论电影、电视还是X络,当代动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从其产生起就并不是为了动画。所以,这种单向依赖关系导致了媒介化的第二个特点,即对当代动画的规约塑造。这种规约塑造不仅表现在内容、风格上,还表现在创作和接受方式上。特定的动画形式必须依赖特定的媒介存在和传播,也只有用特定的媒介,才能证实该动画形式的合法身份。二、真实化一般人认为,动画表现的是虚构想象的世界,假定性和夸张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但就动画所展现的视像来看,真实反而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真实还逐渐转向超级真实。从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 诞生开始,动画就一直致力于建立真实可感的效果,白雪公主的形象是根据真人的形象设计的,《白雪公主》中的场景拍摄采用的是多层摄影技术,以营造出真实的光影效果,甚至猎人要杀害白雪公主的那场戏,也是经过真人反复演练的。但因其二维手绘的技术特点,使其所实现的真实效果仍不能和真人电影相提并论。到了当代,三维技术飞速发展,传统动画方法崩溃并让位于数字技术,动画对真实的表现能力便已无人质疑。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电影大片中那些惟妙惟肖的高仿真效果、众多动画片中纤毫毕露的动画人物、以假乱真的动画场景,都是最好的证明。也正是动画的这种真实化效果,才使得当代的动画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教育、建筑、广告、娱乐等领域。这种在各种领域越来越广泛运用的动画真实,将现实的东西与想象的东西之间的对立逐渐消除,而转变成了“超级真实”。因此,真实化是当代动画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也是研究动画文本的一个重要角度。三、奇观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动画的超级真实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动画的奇观化。奇观影像是指电影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提供的新奇、怪异的故事或画面。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和追求,是人类的本性。特别是在大量复制品存在的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更是前所未有,这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幻和动作大片中就可以看出来。动画本身的特点,更能让影像的奇观性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它让没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命的表现形式,还是现实世界完全不可能的故事内容,都能让我们惊叹不已,感叹想象力的神奇和伟大。在电脑的帮助下,宏大的场面已经不再是难题,动画表现的内容、场景越来越不受限制,我们在动画里所能感受的“奇观”也越来越多。影像的奇观化直接影响到的是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当人们在奇观化的动物世界和精灵世界中享受了各种奇观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眼就不再愿意回到平凡、普通的视觉形象上来,他们形成习惯性的动画欣赏期待——期待动画给他们提供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提供的奇观满足。 四、狂欢化“狂欢”和“狂欢化”,最初是巴赫金通过研究拉伯雷和中世纪诙谐文化而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巴赫金把包括一切狂欢节的庆贺、仪式、形式统称为狂欢。狂欢性具体体现在:全民性、取消等级使人们趋向于亲昵、正反同体和逻辑颠倒、粗鄙(即包括了各种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谈和表达、行为和动作)。狂欢仪式的核心在“小丑即位加冕当了狂欢节的国王,后来被剥夺王位脱冕的转换过程,它“使神圣同粗鄙,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接近起来,团结起来,定下婚约,结成一体”?。它把彼此对立的两个极端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事物的相对性。于是,狂欢仪式既是仪式性的,又是反仪式的,并对等级制起着颠覆作用。其中的笑也表征着深刻的双重含义,是否定(嘲笑)与肯定(狂喜之笑)的结合。巴赫金主要将狂欢化(即作为狂欢节上全部活动的狂欢式被转人文学语言)理论用于对拉伯雷、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苏格拉底等人文学作品的研究。当代动画也可借鉴这种研究,因为狂欢性不仅从当代动画的外在形态中彰显出来,更融入了其表义体系、乃至文本结构中,成为当代动画审美特别是以叙事为主的动画审美中不可或缺的特性。首先,以叙事为主的动画所创造的氛围和语境,表现出了与现实世界及其法则的隔绝性,这就如同狂欢节通过节日来强调其与现实世界的不可通约性一样,动画世界是一个“最明显地取消我们的界限和规律”的世界。 其次,各种流行的X络动画和游戏动画,其狂欢性更加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互联X诞生以乘,X络即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虽然X络的最初目的和主要职能都不是用于动画传播,但毫无疑问,X络目前已经成为传播动画的一个重要渠道。X络媒介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让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时间和空间上的压缩,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只要有X络,无数人可以同时点击同一个动画作品或广告,无数人可以同时玩同一个游戏。这种同时同动作,本身就是狂欢的一个特点。而X络媒介传播的自由性与互动性,则体现在对狂欢精神的模拟。狂欢精神的投射方向,是精神的解放和自由,是世间的平等和欢愉。而这种自由和平等,只有通过X络传播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这些X络传播的特性与动画结合起来,使得X络动画成为狂欢的最佳代言。无怪乎,目前动画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经转向X络。对于在其他领域出现的动画来说,狂欢性主要表现在视觉形式上,二维、三维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创造出耳目一新的形式风格,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形式上的“狂欢”。总之,在当代语境中,动画的美学呈现出了媒介化、真实化、奇观化、狂欢化,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了动画的创作、动画的接受和动画的审美。当然,随着当代社会语境的变化,动画美学势必还会体现出其它新特点,这将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简介;I叶武1(1971-)男’天津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彭志军2(1981-)女,湖南人,天津大学影视学院讲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