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ID:2105334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第4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新一轮课改,作为课程观念重要载体的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顺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新教材的知识观逐步走向主客观的统一,即不仅需要关注那些客观的、逻辑的、共同的知识,而今更需要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默会的个人知识。新教材的学生观也从改善学生学习的教材设计入手,即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是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真正使教材由教师的“教材”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学材”。新教材的教师观也变为

2、改进教学策略的教材设计,即教材不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材设计有意识地去引导教师能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对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建立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对教材的认识  1.转变教材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

3、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材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教材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只能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因此在处理新课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教材来说,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有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

4、。这样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材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2.立足教材  “用教材教”的前提是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引入都是借助实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课标教材的研究,可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的授课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又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中,关于反函数的处理,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知道反函数的概念即可。如果还是按老教材来处理,那么就会出现“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  3.跳出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教材是“范本”,是“凭借”,相对于“教教材”来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

6、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改造甚至创生。教师对待教材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中,对数运算性质:loga(M•N)=logaM+logaN。此性质在教材中的证明来的太突然,学生不好接受。选择如下讲解,①先让学生计算:log216、log22、log28;②提出问题:你能发现这三个对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不难找到log216=log22+log28;③进一步提问,等式中真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容易找到真数16=2×8;④再进一步提问:你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况:loga(M•N)=

7、logaM+logaN呢?这一推广是否成立呢?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去证明。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给后面性质的证明打下了基础。总之,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立足新教材,并不是完全局限于新教材。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可作适当的补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实例引入时,我们要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节《直

8、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节,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三垂线定理。  二、学习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及授课目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