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ID:21020744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_第1页
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_第2页
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_第3页
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摘要]听评课是历史常规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历史听评课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历史学科的听评课应下移关注重心。坚持以人为本,在理念、标准、方式、内涵和目的等方面’实现根本转变,以不断提高历史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课方式   最近,在江苏省历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由常熟市李老师执教的《战略大决战》一课引发了专家评委的激烈争论:肯定者认为整堂课立意高远

2、、主题鲜明、思路广阔、设计精巧、文史综合,无疑是一堂具有现代意义、令人耳目一新的精致历史课;而批评者则指出整堂课的确优点突出,求新求变、环环相扣、语言精炼、气氛活跃,但在教学完整性方面体现得不够好,对双基的落实和巩固也存在明显的欠缺……双方各执一辞,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争论和思考。笔者试着结合历史常规教研活动,就听评课谈些不成熟的认识,仅作一家之言。    一、从“听课”到“看课”    “听课”是历史常规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教历史学科以来,笔者听课不下5000节,课听得多了,对听课也便多了一份思考:

3、其实,课不仅应该“听”,更应该要“看”。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听课到看课的认识过程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  (一)看课理念要实现由“师本”到“生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过去,听课者往往更多的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学生反应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发展状态是否良性高效,则常被忽略。其后果是: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被掩埋;思辨批判精神被打击;自尊自主意识被扼杀。从短期看,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

4、,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课程倡导的动态、不确定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更应关注教师能否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催生出主体参与程度高(学生参与活动人数一般达90%以上),主体有效学习时间长(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效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70%),主体的能力发展面广(不单纯是学习认知,学生的情感、能力都有全面发展)的实效课堂教学。  (二)看课标准要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教育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达成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看课”要下移关注

5、重心,即由关注教师个体转向关注学生全体(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更多的关注学生“学”而非教师“教”(自己学到的,才是终生受益的);更多的关注学的任务的落实而不是教的任务的落实;更多的关注学好和会学,而不是教好和会教;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批判性的增强。我们要由关注一堂课的短期效果转向关注一堂课的长期效应上来,以确保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三)看课过程要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看课要达成较好的实际效果,应具体落实到哪些方面?这往往是很多历史教师不曾细细思考过的问题。其实,教师在

6、看课的过程中,囫囵吞枣,粗略感观,则必然远离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看课者应当分解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环节,从中努力寻找开课教师的长处,思量其存在的不足。毕竟,看课的最终目的在于确认执教者的长处后,利用别人的优势来改善自己的劣势,为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开辟道路。如具体从教学基本功来看,看课者要注意开课教师在教态、板书、教学语言、课堂管理、课堂应变(处理生成的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亮点或是不足;从课堂效果来看要注重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包括导入、过渡、小结、重难点处理)

7、、课件制作、双边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维目标达成等方面的特色与瑕疵;最后,形成课后思考,取其长,避其短,构建优化后的“虚拟课堂”。(四)看课内涵要实现由“肤浅”到“深刻”的转变  教书更要育人,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历史分析能力是工具,而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归宿。平心而论,就前文中提到的李老师的这堂课来看,传统和现代眼光的差异是造成较大的评定反差的主要因素。如果从教学常规常态标准来看,这堂课没有明显的板书结构,没有复习旧课导人新课的过程,没有按

8、照教材的顺序展开教学,甚至没有课后练习的环节,那么这就成了一堂“问题课”。但若是细细品味,虽没有板书,然而有学案知识提纲;虽没有复习导人,但整堂课无时无刻都在体现前后知识连接;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构建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果,更重要的是和平的主旋律响彻整课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使本堂课皆有语文课的韵味;对战争结局的分析更注重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找到答案,而绝不是灌输;回顾历史,兼顾对未来的展望,这些深刻地体现了这堂课对人文性、艺术性和综合性的高远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